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1月1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滬語作品熱播熱演
方言劇也能「破圈」

     【中新社上海1月10日電】(記者 王笈)熱播電視劇《繁花》9日晚正式收官,滬語版在騰訊視頻的評分達9.6分,高於普通話版的9.4分;上海話版舞台劇《長恨歌》7日晚結束首輪演出,17場演出票全部售罄……近日,多部滬語作品熱播熱演,讓方言劇獲得關注,探索其蘊藏的“破圈”密碼。
    “方言是生活在這個地方的全體人約定俗成的、最自然的話,可以將各種各樣生動細膩、貼近生活的情緒表達出來。”著名語言學家錢乃榮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電視劇《繁花》裡的滬語用法,更接近自然的上海話,詞彙豐富、活躍、有層次,“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說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慣用詞,能够完整、美妙地表現上海人的生活。”
    作為吳語方言的重要代表,上海話承載古代江東文化氣息,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1843年上海開埠後,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社會交際的日益頻繁,滬語中的各類詞彙變得豐富多彩。在錢乃榮的印象裡,幾十年前,老上海話就已經向新上海話“過渡”。比如“腔調”一詞在他小時候是貶義的,“儂啥腔調”的潛台詞是“你的行為舉止很差”;20世紀80年代後,“腔調”漸漸變成了褒義詞,“有腔調”是誇一個人有風度、有內涵。“上海話是不斷變化的,主要是因為社會發展得很快。我們能從《繁花》中感受到方言是隨時代自然變化的,‘活’的方言更有韵味。”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昱告訴中新社記者,滬語的同義詞很豐富,根據不同的語境情緒、使用目的,可以有非常細微的差異化表達;滬語裡有很多音譯詞,增添了獨特韵味,如“吞頭勢”(滬語,意為樣子、架勢)來自“tendency”;還有一些商業詞彙也是在滬語中產生的,如“飯碗頭”(滬語,意為職業、工作)。“滬語既有本土性,也有開放性,展現出吸納、集聚、融合、創新的特點,見證了上海在不同時代的城市發展。”
    在她看來,方言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而且受到了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是重要的城市記憶載體。對於本地群體來說,方言是其建構地域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對於外來群體而言,方言是對一座城市真實而鮮活的解讀。“它是充滿煙火氣的、有溫度的,能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
    方言獨有的魅力,並非滬語劇走熱的唯一解答,學者們還關注到了市場的厚積薄發。20世紀50年代,滬劇《星星之火》《羅漢錢》被搬上銀幕;20世紀90年代,《孽債》《奪子戰爭》等滬語電視劇在全國產生影響;進入21世紀,海派情景喜劇《老娘舅》《開心公寓》等廣受歡迎……與此同時,一批以上海為叙事背景的影視作品熱映熱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昇了滬語劇的市場接受度。
    張昱認為,高品質的方言劇,應當在語言的加持下,生動呈現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言劇可以提昇地方文化的社會地位,增強人們保護地方文化的意識,甚至成為記錄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手段。
   “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我們要保護和傳承好不同的地域文化,而方言就是其中非常獨特和重要的文化符號。”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