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2025-07-14 (外電新聞) 以襲擊加沙29人亡 停火談判陷入僵局

以襲擊加沙29人亡
停火談判陷入僵局


  【香港中通社7月13日電】加沙民防機構7月13日表示,以色列當天對加沙地帶發動的多次空襲造成至少2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兒童,另有多人受傷。與此同時,以色列與哈馬斯為期一周的間接停火談判陷入僵局,地區局勢持續緊張。
  加沙民防發言人巴薩勒稱,12日晚至13日凌晨,加沙市內連續遭到以色列空襲,造成8人死亡,死者包括婦女和兒童,另有多人受傷。在加沙中部的努賽賴特難民營附近,一戶民宅被空襲擊中,導致10人遇難,數人受傷。此外,一架無人機襲擊了努賽賴特難民營一處飲水分發點,造成8人死亡,其中6名為兒童。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馬瓦西沿海地區,以軍戰機轟炸一處安置難民的帳篷,造成3人死亡。
  以色列軍方12日表示,其戰機對加沙北部拜特哈嫩周邊的35個“哈馬斯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稱這些目標包括武裝人員據點及武器儲存設施。以軍強調,行動旨在削弱哈馬斯的軍事能力,並指控哈馬斯將平民用作“人盾”。哈馬斯則譴責以軍襲擊針對平民,違反國際人道法。
  另據《耶路撒冷郵報》13日援引以色列第12頻道電視台民調顯示,74%的以色列受訪者支持與哈馬斯達成協議,釋放全部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質,換取以軍結束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然而,埃及和卡達斡旋的停火談判因雙方在人質交換、停火期限及以軍撤離條件上的分歧,至今未取得突破。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13日警告,加沙地帶人道危機惡化,連續空襲加劇了平民傷亡和基礎設施損毀,數十萬流離失所者面臨食物和醫療短缺。聯合國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加沙地帶衝突已導致超過4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問朝鮮 金正恩稱願無條件支持俄解決烏問題

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問朝鮮
金正恩稱願無條件支持俄解決烏問題

  【香港中通社7月12日電】俄羅斯外交部說,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7月12日在朝鮮訪問期間,與朝鮮領袖金正恩舉行了會晤。
  俄羅斯外交部12日在Telegram發布兩人的合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拉夫羅夫在與金正恩會面時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他表達最熱烈的問候,並重申普京會致力於所有已達成的協議。普京非常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繼續與他保持直接的聯繫。
  俄羅斯和朝鮮官方媒體本周早些時候宣布了此次訪問的消息,稱拉夫羅夫將在朝鮮停留至13日。
  烏克蘭軍事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此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說,隨著平壤和莫斯科之間的夥伴關係不斷加深,朝鮮目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多達40%的彈藥。
  布達諾夫說,金正恩政權還向俄羅斯運送其他武器,包括彈道導彈和火炮系統。作為回報,俄羅斯則向朝鮮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緩解平壤的國際孤立。
  去年6月,金正恩和普京簽署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包括共同防禦協定。朝鮮後來派兵支援俄羅斯對抗俄境內的烏克蘭士兵。金正恩今年4月份首次證實此事,並對朝兵的表現高度讚揚,也承諾在平壤為陣亡士兵建紀念碑,但他沒有透露死傷人數。
  【香港中通社713日電】朝中社13日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12日會見來朝參加第二輪朝俄外長級戰略對話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報道指,雙方就一系列重要問題交換意見,旨在忠實履行20246月朝俄平壤峰會達成的各項協議。金正恩表示,兩國在所有戰略問題上看法一致,這與兩國“同盟關係”相符合,體現兩國關係的“高度戰略水平”。
  金正恩再次重申,朝鮮願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領導層“為從根源上解決烏克蘭事態而採取的一切措施”。
  他表示,相信朝俄會以主動而積極的態度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兩國協調協和的外交立場將為保障地區和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拉夫羅夫表示,俄朝將在國際舞台上“進一步加強戰略戰術合作和共同步調”。
  報道說,雙方明確表示,朝俄兩國要堅決維護雙方核心利益,強力推動雙邊關係全面擴大和發展,不斷造福人民和開創美好未來。拉夫羅夫轉達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金正恩的問候。金正恩深表感謝,並向普京表示問候。
  應朝鮮外務省邀請,拉夫羅夫11日晚抵達元山葛麻機場,開始對朝鮮進行訪問。12日早些時候,拉夫羅夫與朝鮮外務相崔善姬共同舉行第二輪俄朝外長級戰略對話。訪問將持續至13日。
  自2022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平壤與莫斯科日益走近。朝鮮為俄羅斯提供軍隊和武器,用於烏克蘭戰爭,並承諾向俄羅斯提供更多軍事支持。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開幕 全球118家車企攜最新車型及技術亮相

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開幕
全球118家車企攜最新車型及技術亮相

  【中新社長春7月12日電】(郭佳 高龍安)第22屆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簡稱“長春汽博會”)12日開幕,全球118家車企攜最新車型及技術亮相。
  長春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被譽為“汽車城”,有著底蘊深厚的汽車文化。目前,大眾、奧迪、豐田等知名汽車廠商在長春與中國一汽設有合資企業。  本屆長春汽博會以“新質領跑未來”為主題,聚焦汽車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在長春東北亞國際博覽中心,共打造4個整車展館,融合了汽車文化、汽車科技、文旅生活、互動體驗等多重元素。
       中國一汽攜旗下6大乘用車品牌展出85款產品,中國一汽董事長邱現東介紹,其中既有經典產品,也有潮酷新品,將給觀眾帶來現代汽車工業的極緻體驗。  廣汽、東風、比亞迪、奇瑞等眾多車企亦高規格參展,小米、阿維塔等7個品牌首次參加長春汽博會。此外,將有多款新車型進行全球首發或完成長春首秀。
  智能機器人、氫動力自行車、低空雷達、車路雲平台、智慧充電樁……在“未來出行展區”,一眾尖端科技從抽象概念變為觸手可及的真實產品,充分展現出跨界融合、共生共榮的產業大趨勢。
  本屆長春汽博會期間,還將舉行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和2025年長春市場地汽車越野賽等活動。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瀋陽舉行 展覽館內各類「硬核」科技裝備引人注目

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瀋陽舉行
展覽館內各類「硬核」科技裝備引人注目

  【中新社瀋陽7月13日電】(記者 韓宏)13日,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正在瀋陽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從機器人平倉系統到糧食智能化無人檢測系統,從無人機到移動應急加工車,展館內各類“硬核”科技裝備引人注目。
  中儲糧展區正在播放的平倉作業實景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平倉機器人在糧堆上有序作業,它們自主避障、精準定位,將糧倉內高低不平的糧堆修整得平平整整。
  中儲糧北京昌平庫倉儲科相關負責人說,過去平倉靠人工,現在有了芯禾機器人自動平倉系統,效率提昇10倍,且更安全。該系統無需人工干預,一小時即可完成過去3天到5天的平倉作業。
  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展區,一台真菌毒素全自動檢測儀快速運轉,集前處理和檢測於一體,每小時可檢測20個樣本的三種毒素。糧食智能化無人檢測系統更是吸睛,覆蓋小麥、稻谷、大豆、玉米四大糧種,13項質量指標、6類毒素、4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的批量檢測,全流程不超過30分鐘。
  “這一裝備可有效發揮儲備糧應急救災‘蓄水池’的作用。”國貿東孚市場部副部長趙文芃指著身旁的車載移動式糧食(小麥)應急加工裝備介紹道,該裝備單套機組可滿足每天3萬人的主食需求,適用於應急狀態下將儲備原糧快速加工成米麵。
  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也感受到了田間地頭的科技力量,“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靠科技。有了新品種新技術,一畝地產量最高能超2000斤,這‘噸糧田’是實打實的,收入也多了”。
  據介紹,本屆大會突出科技創新,搭建涉糧院校、糧食企業、糧機企業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的載體,引導更多資源投向糧食產業昇級。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特朗普再威脅對歐盟加徵關稅 歐盟政商學界人士強烈不滿籲捍衛自身利益

特朗普再威脅對歐盟加徵關稅
歐盟政商學界人士強烈不滿籲捍衛自身利益

  【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康逸 張兆卿)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宣佈,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30%關稅,並稱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導致美國出現對歐巨額貿易逆差。歐盟政商學界人士對此強烈不滿,認為特朗普再次極限施壓,將進一步損害大西洋兩岸利益,歐盟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利益。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表示,關稅推高通脹,製造不確定性,阻礙經濟增長。他說,歐盟將繼續保持“堅定、團結”,隨時準備保護自身利益,並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強有力的交易夥伴關係。
  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特朗普的威脅言論,並呼籲歐盟“堅定捍衛歐洲利益”。他表示,法國對威脅言論“表示強烈反對”,並強調如果歐美雙方未能在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歐盟將“動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加緊準備切實的反制措施”。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經濟開放與貿易往來帶來繁榮,不合理的關稅則摧毀這一切。西班牙將繼續支持歐盟委員會與美國談判,力爭在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
  荷蘭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表示,美國的這一威脅並非正道,令人擔憂。他呼籲歐盟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爭取與美國達成互利結果。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卡特琳娜·賴歇表示,美國關稅將對歐洲出口企業造成沉重打擊,並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她呼籲通過務實方式解決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稱特朗普此舉“令人震驚”,並呼籲採取果斷反制措施。他說,歐美已密集談判了三個多星期,並提出了保障共同利益的建議,這時特朗普突然決定加征關稅,毫無道理,缺乏誠意和應有的尊重。他呼籲立即啟動對美國商品的第一輪報復性關稅。
  德國工業聯合會管理委員會成員沃爾夫岡·尼德馬克表示,特朗普的威脅對大西洋兩岸的工業界來說是一個警報。他警告,將關稅作為政治施壓工具,將推高成本、威脅就業,並削弱歐美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表示,當前歐美貿易關係面臨衝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美國針對歐盟汽車行業徵收的進口關稅,已造成德國企業數十億歐元的損失,且損失仍在持續擴大。她呼籲歐盟與美國在關稅問題上“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國際與歐洲事務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丹·奧布賴恩表示,對出口美國的歐盟商品徵收30%的關稅將產生重大貿易破壞效應。他指出,歐盟與美國之間爆發更廣泛經濟衝突的風險已經上升。
  德國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賽勒斯·德拉魯比亞指出,歐盟在談判中應採取強硬立場,因為模型顯示,對歐盟加征關稅給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要大於歐元區。他說:“特朗普忽視了一個事實,即關稅所造成的更高通脹、更高利率和經濟放緩的影響,通常會滯後顯現。而所謂的‘大而美’法案並不足以抵消這些負面效應。”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中國上半年鐵路建設高效推進 投產新線301公里投資3千5百多億元增5.5%

中國上半年鐵路建設高效推進
投產新線301公里投資3千5百多億元增5.5%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樊曦)今年以來,中國多地鐵路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取得新進展。記者13日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59億元,同比增長5.5%,累計投產新線301公里,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
  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鐵路部門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產業鏈長、輻射面廣、拉動效應明顯的優勢,統籌運用資源力量,扎實推進鐵路規劃建設,鐵路建設投資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近期,一批新線、新站開通運營。新建重慶至廈門高速鐵路重慶東至黔江段開通運營,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長沙段實現貫通;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宋城路站至開封站段建成通車,鄭開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運營;新建重慶東站開通運營、滄州站改造提升工程竣工、日照站新改建後投入使用,重點鐵路樞紐功能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在建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各參建單位強化安全、品質、投資和環保控制,爭取多完成實物工作量,努力打造優質工程。在四川,由中鐵十九局承建的成渝中線高鐵跨遂內高速特大橋完成全線首榀雙線箱梁架設,箱梁重達541.5噸,為後續大規模架梁作業積累了經驗。在貴州,由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黃百鐵路羊架河特大橋加緊進行橋墩作業,其最高墩高達117米,是黃百鐵路貴州段最高墩。在廣東,由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廣湛高鐵控制性工程高中立交特大橋完成無砟道床施工。該大橋全長5101米,建設者成功將軌道板安裝精度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實現“毫米級”精度。
  此外,鐵路部門聚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鐵路工程和重點聯網、補網、強鏈項目,大力開展新專案勘察設計、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目前,伊寧至阿克蘇鐵路、黔桂鐵路增建二線、溫州至福州高鐵等專案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早日開工建設奠定基礎。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王毅說東亞外長會取得積極成果 中美外長會晤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王毅說東亞外長會取得積極成果
中美外長會晤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中新社吉隆坡7月12日電】(記者 陳悅)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向記者談中國東盟合作。
  王毅表示,今年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開得很順利,尤其是中國-東盟的10+1外長會氣氛十分友好、融洽,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國家展現了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共迎挑戰的強烈願望。會議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
  一是雙方確認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舉行的領導人會議核可並簽署,明確發出了我們要繼續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繼續打造高水平區域自貿網絡的清晰信號。
  二是雙方就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今後5年的行動計劃達成一致,明確了未來5年中國東盟40多個領域全方位合作的目標任務,為下階段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三是雙方歡迎“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完成了三讀,一致同意力爭在2026年內完成磋商,達成一個有效、富有實質內容並且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國際法的“準則”,這將對南海的和平穩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王毅指出,今年4月,中國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周邊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強調要聚焦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同周邊國家建設好共同家園,推進各國的共同現代化。會議結束後,習近平主席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成功國事訪問,推動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取得新進展、邁上新台階。
  王毅表示,東盟各國都高度評價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都一致認為中國是東盟最重要的對話夥伴,中國-東盟合作是亞太區域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範例。我們對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充滿信心。
  【中新社吉隆坡7月12日電】(記者 陳悅)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應詢向記者介紹中美外長會晤情況。
  王毅表示,在多邊場合舉辦雙邊會見,這是國際習慣做法。吉隆坡召開的系列外長會為中美的接觸提供了一個平台。雙方都意識到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事關兩國、影響全球。所以,既然要會晤,就要認真嚴肅地談,就要本著對兩國人民、對世界、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坦誠交流。雙方的一個共同著眼點,就是要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變成具體的政策和實際的行動。這樣才能像習近平主席所說那樣,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次的會晤是建設性的,雙方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了平等對話。中方全面闡述了我們對待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相信增進了美方對中方的瞭解,也為兩國外交團隊下一步的交往鋪設了道路。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那就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王毅說,如果從歷史演進和人類整體的視角看,中美兩個大國確實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有責任,也有可能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在這個星球上的正確相處之道,這將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各國所盼。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王毅在京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 表示中俄關係是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價值一組大國關係

王毅在京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
表示中俄關係是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價值一組大國關係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王毅歡迎拉夫羅夫來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表示中俄關係是當今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戰略價值的一組大國關係。雙方始終從歷史縱深、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兩國外長保持密切接觸,有利於及時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當前的重點是共同籌備好下階段高層交往,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促進各自發展振興,共同應對動盪變革世界帶來的挑戰。
  王毅表示,上合組織是開展全面戰略協作、宣導多邊主義、加強務實合作、增進全球南方團結的重要平臺。中方現任輪值主席國,我們願同俄方及其他成員國共同籌備好天津峰會,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賦能各領域合作,推動上合組織建設邁上新臺階。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雙方還要辦好二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維護二戰正確歷史敘事。
  拉夫羅夫表示,俄方願同中方一道,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俄中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俄方將繼續全力支援中方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加強在上合組織等框架下溝通協作,推動天津峰會取得圓滿成功。
  雙方還就朝鮮半島、烏克蘭危機、伊朗核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香港中通社7月13日電】據俄羅斯媒體13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已於當日抵達中國,將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
  俄羅斯外交部此前表示,此次會議是為8月30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進行籌備的關鍵階段,會議將討論區域安全、經濟合作及國際形勢等議題,旨在為峰會奠定基礎。
  拉夫羅夫此次從朝鮮抵達中國。他此前在朝鮮元山與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及外務相崔善姬會面,並受到朝鮮儀仗隊歡送。據俄方消息,雙方討論了深化俄朝合作及朝鮮半島局勢等問題。
  本周早些時候,拉夫羅夫訪問馬來西亞,參加東盟部長級會議,並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舉行會晤,雙方就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此次訪華是拉夫羅夫近期外交行程的重要一站,顯示俄羅斯積極參與多邊外交以應對複雜的國際局勢。
  上合組織外長會議預計將聚焦成員國間的協調合作,並為即將舉行的峰會制定具體議程。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地緣政治局勢變化,上合組織在促進區域穩定與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2025-07-14 (外電新聞) 以文明對話共繪人類文明新圖景

以文明對話共繪人類文明新圖景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董越 朱婉君)7月10日至11日,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嘉賓深入交流、凝聚共識,成為文明互鑒的生動縮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加強文明對話、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正彙聚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時代合力。
  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歷史昭示我們,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文明的交流互鑒。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
  文明交流互鑒是和平的紐帶。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歷史反復證明,一味強調文明之間的差異和分歧,甚至試圖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只會造成隔閡誤解,引發衝突矛盾,破壞世界和平。而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當前,地區衝突、局部戰爭此起彼伏,冷戰思維、霸權主義甚囂塵上,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國際社會只有堅決反對“文明隔閡”“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秉持平等和尊重,增進文明對話,才能消弭隔閡、消除偏見,築牢互信之基,保障共同安全。參加本次會議的《當代世界》(柬埔寨版)柬方主編興索萬表示,世界各國擁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獨立視角,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全球文明倡議宣導文明對話,所蘊含的包容精神正是各國攜手實現和平之道。
  文明交流互鑒是發展的動力。當今世界,機遇和挑戰並存。一方面,人類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另一方面,諸如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氣候變化等挑戰困擾著全人類。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增進文明對話,不僅有利於凝聚全人類意志,而且能夠彙聚不同文明的智慧和力量。不同文明間互相啟迪、共用成果,將提升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有效地應對共同挑戰。與此同時,在全球化的世界裡,通過文明對話,交流思想,分享技術,將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攜手實現世界現代化。正如克羅埃西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所說,只有通過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不同社會團結一致攜手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才能得到解決。
  文明交流互鑒是友誼的橋樑。從絲綢之路串起不同文明,到鄭和下西洋拓展中外文化交流,歷史雄辯地證明,開放促進相知、交流深化互信。今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燦爛文明,並行不悖,交相輝映,使地球村多姿多彩,充滿活力,也使整個人類社會成為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通過文明對話,跨越差異,尋找共鳴,將助力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當前,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持續推動文化、藝術、體育、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將拓展各國人民相遇、相知、相親的通道,拉近民心,增進友誼。俄羅斯漢學家、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教授瑪麗亞·謝梅紐克說,文明交流互鑒能夠為各國增進相互瞭解、實現和平共處創造條件,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通過人文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始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宣導者。中國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為破解人類文明發展困境、促進世界文明共存共榮提供更多選擇。從中國向世界鄭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到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持續推動全球文明對話、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中國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踐行者。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活動,為不同文明搭建交流對話平臺;不斷擴大免簽“朋友圈”,促進中外人員在交流往來中領略不同文明的魅力;舉辦中外旅遊年、文化節、青年藝術節,開設孔子學院、魯班工坊,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樑……“中國近年在推動文明互鑒方面展現出的開放態度與實踐探索,為全球提供了重要範例。”希臘前總統普羅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說。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期待國際社會以此次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為契機,繼續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文明對話,進一步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管道,完善機制平臺,探索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激發文明進步不竭動力,共同繪就人類文明新圖景。

時間

日期 (2025-07-14)

Close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