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12月2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今年科技獲突飛猛進成就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嫦五月球採樣返回「九章」研製成功

    【香港中通社12月2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彥洲)2020年,中國科技事業發展令世人矚目。天問一號如期奔向火星,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球採樣返回,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人造太陽”……中國科技這一年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38次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成功率為89%,僅次於美國的44次,比第三名的俄羅斯多了23次。入軌航天數量為83,居世界第三,少於俄羅斯的141。不過按載荷總質量來算,中國還是排在第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任務是:天問一號任務和嫦娥五號任務。天問一號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如果成功,將成為史上第一次單趟實現環繞火星,著陸火星,巡視火星的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還是人類時隔44年以來首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
  嫦娥五號面臨的是世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不僅需要實現完全“自主”,精度還需要控制在厘米級。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地面試驗的要求則達到了毫米級。
  相比飛行長達7個多月的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的23天“旅途”顯然更為緊凑。12月17日淩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帶回國人期盼已久的月球“土特產”。
  除了天問一號任務和嫦娥五號,6月23日,北斗全球組網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宣告全面建成。
  航天領域以外,中國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台,繪製出人類首個細胞圖譜。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這項研究成果。
  11月10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於11月28日順利返航。這標誌著中國具有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中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成功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處理5000萬個樣本祗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進行相同操作要用6億年。
  同樣在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將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在這些巨大成績之前,也要看到中國科技的不足之處,比如中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科學界一直在呼籲,基礎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原創性越強,不確定性就越大。要避免把需要長期摸索和積累的基礎研究過程,作工程式的碎片化處理。
  為此,中國近年來不斷改革完善科研評價制度,出台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系列措施,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推動解決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問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