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8年11月0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伍德談紀錄片
中國人認可了
才是最大成功

    【新華社倫敦10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桂濤 楊婉晨)英國歷史學家、系列紀錄片《中華的故事》導演邁克爾·伍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評價一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成功與否,最主要的標準是中國人的看法。
    「最大的成功是中國人認為這部紀錄片拍得公允,而且確實反映了真相,」他說,「如果中國觀眾說這部片子失實,那它就沒有價值,哪怕在西方很賣座。」
    伍德畢業於牛津大學,現任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學教授,曾拍攝了120多部紀錄片,包括《追尋文明的起源》《亞歷山大東征傳奇》《印度的故事》等。
    由他撰稿並主持、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網聯合製作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紀錄片《中華的故事》2016年播出,該片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從古代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變遷,在英美等地深受歡迎。伍德認為,有些西方人對中國持消極態度,認為中國人很難接近,「這些人觀念老舊」。
   「我喜歡去中國,在那裏我感到非常自在,」他說,「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國家整體變化太大了,已經成了另一個世界。」伍德說,鄧   小平給中國引入了市場經濟,這十分重要。
    他回憶說,80年代初自己去中國的小城鎮,「所有人都騎著自行車,穿著灰的、藍的或綠的中山裝,儘管他們非常熱情好客,但看起來好像過得挺艱難。」
    「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他說,「我所接觸的每一個寫過鄧小平傳記的西方專家都覺得市場經濟對中國十分有益,改革開放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伍德認為,西方人對中國有很多刻板印象,也有很多誤解。「在拍攝《中華的故事》時,我們所做的不光是敘述事實,還要和中國人一起研究作為歷史參與者的中國人,給電視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他說。
    談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伍德認為對話是最重要的,可以打破人們對外部世界的狹隘理解。
    他說,要拍出一部好的中國紀錄片,就必須對中國文化有共鳴。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壟斷了偉大的文學,可以去看看中國人在我們之前就已經擁有的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
    伍德透露,他目前正在拍攝一部與中國改革開放相關的紀錄片,通過實地走訪,與親歷者交談,向西方觀眾講述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偉大而複雜的故事。
    他還認為,目前中國有技術和能力來講述世界故事,但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要有獨立的見解,並具備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能力。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