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8年11月0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詩仙李白終老地
舉行李白詩歌節

    清風徐來,碧水東流。詩人們在當涂大青山之間吟誦,以詩與書香向「詩仙」李白致敬。
    中國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日前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舉行,詩歌節已經在馬鞍山連續舉辦了30年。
    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看來,中國城市辦文化節日的不少,但能堅持30年從未間斷實為難能可貴。
    詩人與馬鞍山的綿綿情意,成就了這座城市與詩歌的千年情緣。從中國山水詩開創者謝朓開始,千餘年來,600多位詩人曾先後棲居馬鞍山,留下了一千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1200多年前,年輕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雄心萬丈,第一次出蜀就與馬鞍山結下了不解之緣,著名的《望天門山》就是此時所作。他一生在馬鞍山寫下53首壯麗詩篇,據傳長眠於大青山腳下,民間至今還有李白在採石磯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故事。
    斯人已逝,但詩意棲居,卻成為這座城市矢志不渝的堅守。
    作為首屆詩歌節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戎林對30年前的往事記憶猶新。他回憶,李白詩歌節當時還叫國際吟詩節,活動大受歡迎,還來了很多國際友人,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李白的詩在國際上也有影響。
   「中國李白詩歌節在時代變遷中能堅持30年,本身就是一個成就。」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志熙認為,詩歌並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增長或物質滿足,但詩歌的力量是無形的,它內化而成的精神感召更加永恒。
    事實確實如此。時至今日,每年詩歌節仍有大量來自日本、韓國等華語文化圈的人來朝聖「詩仙」。今年中秋期間,日本吟道學院理事長中西康二剛剛率隊來進行詩歌文化交流。
    「詩歌節的延續傳承不僅在於高雅格調,更要接地氣。」馬鞍山本土詩人歐震告訴記者,馬鞍山深厚的詩歌文化氛圍,激發了群眾的創作熱情,「草根詩人」、「民間詩社」,在馬鞍山隨處可見。
    農民工陳宗倉本是隨兒子求學來務工的「新馬鞍山人」,兒子畢業離開,他卻選擇了留下,原因正是「詩歌」。
    從小讀詩、寫詩的陳宗倉,外出打工後依然沒有放棄這一愛好。來馬鞍山的第一年,陳宗倉知道了詩歌節,他說,「在這裡寫詩能夠被理解、被尊重,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詩友,就像漂泊多年的人回到了家。」後來,太白詩社還邀請這位草根詩人加入,讓他有機會受到專業的指導和更好的交流。
    不難發現的是,詩意正在中國加速回歸,從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到鄉下的農婦……詩歌創作者的群體更加多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電視節目受到全民熱議,在手機上讀首詩再睡覺,甚至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習慣。
    陳智揚是來自河北張家口的「95後」,他剛剛參加工作不久,憑藉「古典月亮與現代鄉愁」主題寫就的詩作,出人意料地摘得「李白杯」全國詩歌大賽的一等獎。
    這項賽事是詩歌節的重要內容。陳智揚參加了拜謁詩仙的活動,見識到了李白詩句中「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場景。「李白是我的精神偶像,這次獲獎讓我很受鼓舞。」陳智揚說。
    詩歌的傳承教育在馬鞍山校園中獨具特色,從精心籌劃詩歌大賽,到對重點詩詞的精細講解;從單純的背誦詩詞歌賦,到探尋詩篇背後的故事,詩詞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更走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
    2009年開始,馬鞍山市紅星中學的老師桂芳就開始創作「童言唐詩」系列,和孩子共讀古詩。2017年,她還開設微信公眾號「桂子詩話」每週推送,目前已陸續推送85期。
    「全員參與,多元詮釋,大到李白詩歌節,小到校園詩歌賽,都是努力強化對青年人傳統詩詞的傳承教育。」桂芳說,為人師,教詩詞,就是渴望在「奔跑起來的快時代中慢下來」,如同一個手藝人,慢慢雕琢,細細打磨,靜聽花開。(新華社記者 楊丁淼)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