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4月1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香港淺水灣畔讀蕭紅
    【新華社香港4月11日電題】(新華社記者 王一娟)4月初的淺水灣,海藍雲淡,浪靜風平。
    無數紛遝的腳步走過香港這一著名的觀海游水之地,卻少有人注意到沙灘上的一座雕塑。
     這座名為「飛鳥三十一」的雕塑,是為紀念埋骨于香港淺水灣的女作家蕭紅而立的。
    (小標題)她的生命旅程終結于香港
    「魯迅先生從《生死場》中,最早看到了蕭紅的才華,他稱讚蕭紅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說。
1934年,23歲的蕭紅創作了小說《生死場》。魯迅親筆寫了序言:「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  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魯迅的經典評價,奠定了蕭紅在文學史上抗日作家的地位。
    超世的才華若不能遇到好的時代,便註定要承受更多的苦難。
    1940年1月,蕭紅和端木蕻良一起來到了香港。蕭紅做過多次關於抗戰、婦女問題和文藝問題的演講。香港的碧海藍天和鳥語花香暫時撫慰了她漂泊的心。一年間,她完成了小說《呼蘭河傳》以及《馬伯樂》《小城三月》等重要作品。
    和當時的許多文人一樣,蕭紅的生活窮困潦倒,寫小說掙的錢有時連果腹也難做到。美國作家史沫特萊曾到蕭紅位於尖沙咀樂道的住處拜訪,驚訝于蕭紅居住條件的簡陋和生活的寒酸。得了肺病的蕭紅,由於史沫特萊等友人協助,才住進了瑪麗醫院。
    日本侵略者將戰火燒到了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連天的戰火中,蕭紅拖著病體被人抬著從九龍逃到港島,又在港島西躲東藏、山上山下地逃命。戰時醫藥緊缺,食物匱乏,這對蕭紅都是致命的打擊。
    1942年1月22日,蕭紅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臨時救護站含恨離世。31歲的年輕生命就此凋零。
    香港成為蕭紅漂泊生涯的最後停泊地。她的骨灰一半埋在淺水灣(1957年移葬廣州銀河公墓),另一半埋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一棵大樹下。
    「她曾活過冬季/最艱難的事物/也不過枯與枯萎/開與盛開。」香港詩人萍兒以這樣的詩句表達後輩詩者對這位充滿悲劇色彩的傳奇女作家的致敬。
    潘耀明說:「如果能給她一個安靜的環境,蕭紅會寫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她的文字細膩鮮活,表達方式趨於西化,如在《生死場》和《呼蘭河傳》中都有大段的環境描寫。魯迅先生已看到了她的潛力,認為假以時日,她會超過當時已經成名的許多女作家。」
    潘耀明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多有研究,和端木蕻良、蕭軍等都有交往。他說,蕭紅本打算寫《呼蘭河傳》第二部,可惜天不假年,只完成了「半部紅樓」。
    (小標題)戰火重創香港,也摧毀了蕭紅
    蕭紅在香港居無定所。記者試圖尋找當年蕭紅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卻一無所獲。
    尖沙咀金巴利道諾士佛台3號,這處地方如今是一條夾在高樓中間的酒吧街。下午5時許,膚色各異的人坐在桌前淺酌,燈紅酒綠,服務生來往穿梭。蕭紅居住過的另一處——尖沙咀樂道8號時代書店二樓,也已找不到一點昔日的痕跡。(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