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2月2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華文明必在新世紀放光芒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中新社記者 鄭巧)中華文明為何能延續數千年傳承至今?中西發展路徑差異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中華民族能在百年顛沛之後重新走向富強,又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上海社科院原院長王戰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聚焦“湯因比之說”,深入分析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傳承至今、沒有中斷的原因,並為當前中西文明如何更好實現互鑒提出獨到建議。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其著作《歷史研究》中,分析世界歷史各主要古文明的興衰後指出,中華文明是唯一傳承下來的文明。在您看來,中華文明為何能延續數千年傳承至今?
    王戰:湯因比對人類文明史的論斷體現了深刻的洞察力。他對人類各文明發展的歷史做比較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傳承至今,主要包括語言文字、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漢字產生和發展是中華文明長久延續的文化基因。漢字源於對大自然天地萬物的圖畫,其以畫表意的特點是對普遍宇宙真理的象徵,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構成中華民族持久強大的心靈凝聚力。
    大一統國家的確立和鞏固是中華文明延續性的制度基礎。《史記》中的“究天人之際”即是講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注重人類活動的內外環境、特別是自然生態對人類文明走向的作用。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塑造的中央集權模式,成為中華文明綿延不衰的堅實保障。
    儒釋道等思想的傳承和革新是中華文明持久不衰的思想根源。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江南對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實現了由“士農工商”向“士商工農”的社會秩序轉變和“仁義禮智信”向“信義仁智禮”的社會價值轉變,促成了中華文明的更新發展和長久不衰。
    在以上三重因素作用下,中華文明傳承至今而充滿生機,正如湯因比所言,中華文明必將在新世紀綻放光芒、給人類發展帶來智慧和啟迪。
 
    中新社記者:您曾提出,語言文字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導致中西發展路徑差異的根本原因,對此應如何理解?
    王戰: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和人類文明的載體。當今世界的文字類型大致包括字母和象形文字。文字差異對中西方的發展路徑分流起到作用。
    中西語言文字差異造成了東西方民族思維邏輯的迥異。象形文字從形聲猜其意義,字母文字不能直觀判斷其意義。象形文字民族的思維追求由此及彼、橫向聯繫的形象聯想;字母文字民族追求由表及裡、縱向聯繫的抽象思考。形象和抽象思維差異使得中國人判斷問題多從大局出發,西方人則善於做邏輯關係的分析思考。
    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中西禮儀傳統、文化、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差異。例如,中國哲學重倫理,清晰性、系統性差,繼承大於批判;西方哲學重演繹推理,具有精確性、系統性和批判性。東西方思維差異,造成宗教中對不可知問題的思維邏輯差異。中國宗教信仰是多教並存、入世的多神崇拜。西方宗教是出世的一神崇拜,從歐洲歷史上屢次宗教戰爭可得證。
    簡言之,文字差異促使東西方思維邏輯的分歧明顯,進而形成社會形態、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差異,中西方因此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
 
    中新社記者:在您最近出版的《世界中國學概論》一書中,專章闡述了中華文明的“江南現象”。江南文化在中華文明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王戰:繼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後,中華文明的第三階段就是南宋以後江南經濟和文化的轉型發展。伴隨著宋代政治、經濟重心的南移,江南利用自然、水運、移民等優勢,實現了農業、手工業的發達及商品經濟的萌芽與發展。植根江南的南孔文化還對中華文明進行了創造性革新,成為江南經濟持續繁榮的文化根基。(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