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12月2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漢代中國人和漢文化
沿海上絲路走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孫自法)“漢代是古代中國真正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時代,研究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既要關注舶來品及‘舶來’的域外文化,更應注重‘舶出’的各種漢式文物及漢文化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楊勇研究員表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指兩漢時期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南海前往東南亞及南亞等地的海上交通線。在當時,這是一條政治、外交和大型商貿之路,也是一條中外文化交流之路。

    豐富深化漢代海上絲路認識

    正在雲南羅平縣圭山墓群考古工地進行發掘的楊勇,近日應邀通過視頻連線在第三屆中國邊疆考古論壇上做《東南亞發現的漢朝文物與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學術報告並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他說,東南亞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在其沿海及一些島嶼上發現大量與當時海上交通及貿易有關的考古遺存,其中就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漢朝文物。
    楊勇指出,目前,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地共20余處遺址出土有漢朝文物,再現了漢代中國人和漢文化沿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的歷史圖景,是研究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及中外交流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
    他希望通過對東南亞發現的陶器、銅器、鐵器、玻璃器等漢朝文物進行收集和梳理,進而就其反映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有關問題,包括當時海上交通的線路、港口以及對外交流的內容、貿易品種類和出海人員的構成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豐富和深化對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

    東南亞發現哪些漢朝舶出文物

    楊勇介紹說,東南亞目前發現和出土的漢朝文物主要包括陶器、銅器、鐵器、玻璃器等。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上最窄的地方,因處在古代東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故分佈有許多與海上交通及貿易有關遺址。近些年的考古資料顯示,位於克拉地峽東岸的考山考遺址及塔差納縣境內一些遺址等,都有關於中國漢朝陶器出土的報道。這些漢朝陶器雖大多碎為殘片,但風格依然可辨,大致分為漢代“嶺南類型陶瓷器”“江東類型陶瓷器”兩類。
    東南亞發現的漢朝銅器以銅鏡居多,另有容器、炊具、印章、兵器、日常用具和錢幣等,主要見於越南、泰國、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其中,銅鏡年代涵蓋西漢中、晚期至東漢,在漢代海外貿易中,銅鏡很可能是黃金和絲綢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的輸出商品種類。
    銅容器和銅炊具方面,越南一處墓地出土釜、盤、碗、鐎壺等6件銅器,在柬埔寨也發現一些漢朝銅碗和銅盤;銅印章目前僅發現於泰國考山考遺址,年代約在西漢晚期至東漢的兩枚一套子母印;銅錢方面,越南出土過一些漢朝銅錢及新莽錢幣,泰國也發現過新莽銅錢;銅鏃方面,泰國考山考遺址出土1件秦漢時期常見的三棱錐形銅鏃。(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