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論壇出席者認同雨水泵站畜水箱作用
政府應迎難加速治水患


【特訊】街總南區辦事處舉辦「治水治污保安全保民生」街坊論壇,多位出席的嘉賓表揚政府在防災減災上的工作表現,尤其認同雨水泵站和蓄水箱的作用,但認為海水污染以及河流可能因為淤塞而造成水流變慢等問題,引致內港一帶瀰漫污水臭味已成為常態,呼籲政府能繼續發揮領導作用,提升治理水質以減少臭味。
「治水治污保安全保民生」論壇的嘉賓包括街總副理事長梁鴻細、十月坊會副理事長林焯佳、下環坊會理事長張振鴻及兩海坊會副理事長李仲言等。梁鴻細指出,必須承認政府在治理水患上作出了不少努力,內港長期受到水患影響,政府開展的「防災減災」工程部份已完成,當中成效顯著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在過去一個雨水中已反映出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關工程不僅只針對內港,路環區亦在受惠地區之中,且廣受居民的支持。但由於擋潮閘工程牽涉的技術相當複雜,希望政府能加快工程招標,吸引更多建築公司參與,廣納意見。
張振鴻指,每當退潮後海水「臭味」十分嚴重,而海水中有大量污染物,而空氣又無處不在,居民日覆一日吸入「臭味」會影響健康。他呼籲政府在治理水患的同時加大力度處理海水污染問題。在場有市民亦反映,近兩次颱風來襲時可看出內港北雨水泵箱有改善水浸的效果,對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及速度興建治水工程抱有很大期望。
李仲言表示,內港擋潮閘仿真驗證研究初步結論可以抵擋比「天鴿」超強颱風帶來海潮更高的高度,可以防止內港及十月初五街一帶海水倒灌水浸,並將一同推進內港防洪牆工程建設。這讓區內居民和商戶見到治理海倒灌水患的曙光。然而,擋潮閘因為工程龐大而且施工複雜、具一定難度,加上內港防洪牆工程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由此可見,內港的治水之路仍然困難重重,仍要走一段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