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8月1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上海玫瑰送別「林妹妹」 從此千里共嬋娟 
    【中新社上海8月10日電】(作者 王笈)8月10日上海龍華殯儀館,戲迷王老太太手舉上世紀購入的越劇《紅樓夢》磁帶,眼眶泛紅,守候在追悼廳外。“我十幾歲就開始聽王文娟先生的戲了,特別喜歡她,她唱的《紅樓夢》《追魚》(磁帶)我都有。聽說先生去世了,我真的很傷心,把家裡的磁帶都找了出來,放了一整天。”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8月6日淩晨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
   作為越劇旦角藝術當之無愧的代表性藝術家,王文娟一生創作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追魚》中的鯉魚精等200多個藝術形象,主演過的諸多劇目被視為中國戲曲寶庫的藝術瑰寶。由她創立的越劇“王派”藝術委婉典雅、樸實醇厚,為越劇表演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氣質。
    “王文娟老師不僅是一個越劇流派的帶頭人,她對整個越劇藝術的發展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谷好好告訴中新社記者,老師為人謙和、風趣溫柔,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越劇藝術的傳承者,她是戲曲工作者行走未來的“指明燈”。
   “記得我在越劇院看戲的時候,老師坐在我邊上總會問我:你覺得這些青年演員演得好不好?老師一直非常關心、鼓勵我們這些後輩,她的故事和魅力永存於世。”
    1926年12月,王文娟出生於越劇的發源地浙江嵊縣,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戲迷;12歲乘船來到上海,拜表姐竺素娥為師,入了梨園行,先學小生,後改花旦;從“六肩旦”飛升至  “頭肩旦”,王文娟花了約六七年時間,不斷向姚水娟等當時的越劇名旦學習,積累了大量劇目;其後幾十年間,王文娟創立的“王派”藝術柔中見剛、剛柔相濟,在越劇諸多旦角流派中獨樹一幟。
    在圈內人士看來,王文娟的藝術之路,見證了中國越劇半個多世紀由興到盛、由盛至衰、又重新振興的曲折歷程。上世紀60年代風靡大江南北的越劇電影《紅樓夢》,已然成為中國越劇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讓王文娟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林妹妹”。“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段寶黛初會時的經典對唱,讓越劇唱段像流行歌曲般在觀眾間傳唱開來。
    “老師渾身都充滿著對越劇藝術的愛,越劇是她的全部。”王文娟的愛徒、著名越劇演員王志萍動容說道,去年9月,老師花了幾個小時寫下了“王派藝術薪火相傳”8個字贈與學生;今年6月,老師在病中還一直關注著自己為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譜曲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希望這部作品能够早日與觀眾見面。
    “記得那天,我讓我的學生第一時間把《蝶戀花·答李淑一》初稿送到醫院,讓老師聽一聽自己創作的曲子。把手機放在她的耳邊時,昏迷中的老師突然睜開雙眼,眼角都是淚水,嘴巴跟著曲子在動——她想唱!那一刻,我想老師應該是非常欣慰的,藝術是她的生命。她一直走在藝術創作的路上,即便是在醫院裡,依然堅持著自己一貫的為人處世、對王派弟子的期許、對越劇未來發展的擔憂和關心。”王志萍說。
    當日,一方別致的“千里共嬋娟”花圈分外醒目,寄託著全體王派弟子的哀思之情與濃濃心意。“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能成為老師的學生,是我一生的幸福。”王派弟子單仰萍哽咽著告訴中新社記者,傳承好恩師的藝術和品德,是所有王派弟子的責任,“我也會盡我所能,為了王派、為了老師、為了所有喜歡她的觀眾,獻上我對藝術的一份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數十載歲月如白駒過隙,當年那個初到滿目繁華的上海灘、被劇場燈光和攢動人頭弄得不知所措的女孩,如今承載著眾人的愛、不捨與敬意離開人世——“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回歸天上了”。
    追悼廳內,上海各界人士手持玫瑰,送別一代越劇大師。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