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9月1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在河南二里頭感受
中華早期文明精粹

    【新華社鄭州9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日前,記者穿過碧綠平曠的田野,抵達河南偃師。立於二里頭遺址,心中感嘆:3000多年前,這座夏代都邑裡的先民,可曾想過,其子孫後代竟然成就了今日泱泱大國?
    二里頭,一個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自發現以來,這處距今3800年至3500年的遺址不斷帶給考古人驚喜。學者認為,以中華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論,二里頭文化就是重瓣花朵的花心。
    「二里頭文化與都邑的出現,表明當時社會由若干相互競爭的政治實體並存的局面,進入到廣域王權國家階段,這個態勢猶如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由多元化的邦國文明走向一體化的王朝文明。」曾長期主持二里頭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序廳,迎面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以此代表夏代的開始。
    大禹治水、禹劃九州……這些深植于中華民族記憶中的故事,究竟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作為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由於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夏是否存在一度引起學界爭議。
    1959年,史學家徐旭生率先奔向傳說中夏朝城市最集中的地區,即河南中部的洛陽平原及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帶。他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位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一處遺址。
    迄今為止,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和宮城、都邑中心區主幹道網以及官營作坊等重要遺跡,出土文物數萬件。
    「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為我們展現了夏王朝的社會生活圖景,讓曾被認為是虛構的歷史變成真實可信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二里頭遺址讓人依稀看到曾經輝煌榮耀的王朝氣象。
    經過文獻史學、考古學、測年技術科學等學科合作研究,證實夏朝是客觀存在的,夏史是基本可信的。這個論斷已成為學術界共識,也被了解考古材料最新進展的國際學者普遍接納。二里頭遺址為夏都也是學術界主流觀點。
    在二里頭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了多項「中國之最」: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以及一件長70釐米的綠松石龍形器——被視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里頭遺址出土器物中,有些具有鮮明的鄰近地區其他文化特徵。作為二里頭文化重要禮器的陶酒器盉、爵,向北見於燕山南北,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長江流域一帶,西達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一帶。
    「在內部高度發展的同時,二里頭文化強力向外大範圍擴散,通過兼收并蓄匯集了中華大地早期文明的精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解讀,在這一過程中,華夏國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體的轉型,「中國」的雛形得以形成。
    記者了解,去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
    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領略赫赫夏都風采,親身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與巨大張力。
    專家表示,隨著黃河戰略實施,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保護迎來新機遇,這部「無字地書」將揭秘更多歷史細節。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