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1月3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古老藝術藏戲走出新路
    【新華社拉薩11月23日電】(記者王學濤、李鍵)現實題材藏戲《六弦情緣》在本月閉幕的第16屆中國戲劇節上精彩亮相,這是藏戲首次參加中國戲劇節展演活動。
「作品被選上,說明國家對藏戲重視,也反映了這一古老藝術的價值和魅力。」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團長班典旺久說。
    藏戲是一門集說唱、表演、歌舞、文學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距今有600餘年歷史,被譽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經過長期發展,藏戲形成了《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蘇吉尼瑪》《卓瓦桑姆》《白瑪文巴》《頓月頓珠》和《智美更登》八大傳統藏戲劇目。
    傳統藏戲劇目,內容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歷史傳說、佛教經典等,通常在打麥場、牧場、林園空地等白天露天演出。演員戴著面具,不要幕布、燈光,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一部戲可以演上好幾天。
    「隨著時代變遷,精練、清晰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更多觀眾,才能把藏戲傳播出去。」班典旺久說,藏戲《六弦情緣》只有2小時10分鐘,觀眾既能欣賞高亢雄渾的唱腔以及民族服飾、舞蹈等傳統元素,還能看到漢語字幕;僅個別演員戴面具,以便觀眾欣賞到演員的表情;而舞台上的雪花、風聲、花園,更能夠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在聲光電的現代舞台上,演員們將農奴白珍與莊園少爺因六弦琴相識相愛,卻因身份無法相守、民主改革後才團聚共度晚年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2016年首演至今,《六弦情緣》共演出100余場,觀眾達5萬餘人。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國家對藏戲的保護和傳承日益重視。
    在藏戲嚴重衰微的情況下,20世紀60年代初,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成立,至今是西藏唯一一個政府全額撥款的省級專業藏劇團;2006年,藏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藏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今年恰是藏戲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0週年。西藏自治區藏劇團穩步推進藏戲舞台化、數字化、新劇目創作等,目前已完成五部傳統藏戲舞台化工作,還打造了《金色家園》《六弦情緣》《藏香情》《次仁拉姆》等一批新編現實題材劇目。
    「打造一部新戲一般需要兩年時間,投資兩三百萬。新劇目富有時代氣息,便於普及。」班典旺久說。
    46歲的班典旺久已在自治區藏劇團工作24年,見證了藏戲的創新開放之路。他認為,無論藏戲形式上如何變化,基本功必須紮實。2013年,他選擇傳統藏戲《朗薩雯蚌》、京劇藏戲《文成公主》、現代戲《金色家園》三個精彩摺子戲參賽,為藏戲摘得首個「中國戲劇梅花獎」。
    「獲得梅花獎不僅是個人榮譽,更重要的是藏戲有了梅花獎,它的地位和影響力又提高了。」班典旺久說。
    除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外,全區還有153支民間藏戲隊。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了解到,近10年來,國家、自治區累計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民間藏戲的保護與傳承,投入2400萬元用於保護利用設施建設。
拉薩市城關區雪民間藏戲藝術團就是其中一支民間藏戲隊。它有60餘年歷史,目前團裡有48名演員。藝術團現在能夠演出傳統八大藏戲中的6個以及2部舞台劇。
    「政府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團長邊巴斯暖介紹,2014年,在國家的資金的支持下,藝術團有了新排練場。與此同時,雪民間藏戲藝術團也積極在中國蓬勃發展的旅遊市場中開闢生存之路。記者走進位於拉薩市雪社區的排練場,看到陳列室內挂滿了照片和獎狀,但不見演員們的身影。
    原來,11月5日至29日,藝術團的28名演員要在北京、天津、廊坊、成都等地演出20餘天。
  「藏戲雖然難學,但它是藏民族的靈魂。我們有信心在政府支持、市場運作下把藏戲傳承好。」邊巴斯暖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