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3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打「中國牌」治不了「美國病」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葉書宏)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演講,除了高調宣揚任內工作亮點並為即將到來的大選造勢,這位承諾“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的總統再次毫無意外地提及中國,稱美國希望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衝突,同時聲稱:“在21世紀的競爭中,我們更有能力戰勝中國或其他任何人。”
  雖然涉華篇幅不多,但字裡行間“對抗中國”的底色依然明顯。這表明,儘管當前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但美國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競爭對手”和“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的定位不會改變,兩國關係重返健康穩定軌道的互信基礎依然脆弱。
  中美兩國元首去年在舊金山達成重要共識,為雙邊關係止跌企穩注入正向預期。然而美方說一套、做一套,所做承諾沒有真正兌現。從切斷北卡羅萊納州某軍營使用的寧德時代儲能電池連接,到以“港口安全”為名計劃投入钜額資金更換全美港口中國產起重機,再到把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圍獵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多款應用程式等……美方打壓中國的手段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拉長,欲加之罪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中美關係面臨困難,最大問題是美方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無論是近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所謂“北京能讓300萬輛美國道路上行駛的中國汽車同時熄火”的言論,還是美駐華大使伯恩斯所謂“美方不願生活在中國主導的世界”的表態,美國一些政客仍抱持零和博弈的輸贏敘事,頻繁傳遞邏輯與現實自相矛盾的政治信號,侵蝕著雙方通過接觸累積的互信土壤。
  美方應該認識到,美國面對的挑戰在自身,不在中國。當前美國愈演愈烈的諸多問題——黨派紛爭、兩極分化、民粹主義、勞資矛盾、種族衝突、債務規模、槍支暴力……沒有一個問題的根源是中國。打“中國牌”治不了“美國病”,執迷於把中國當“假想敵”無助於美國找回國家的目標感,只會將中美關係推向衝突對抗。正如美國外交史學會前主席梅爾文·萊弗勒所指出的,思考美中關係的未來時,應更多將焦點放在國內,因為真正的挑戰是讓“自己的系統”在國內運行良好。
  美國遏制打壓不會奏效,根本原因是其無的放矢。中國的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一再重申中國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超越或取代美國,而是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為世界提供更多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公共產品,成為更好的中國。就在美國總統宣稱要“戰勝中國”的時候,中國全國兩會商討的是如何提升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全面提升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何瑞恩認為,任何炒作中國威脅以彌合國內分歧的企圖都將弊大於利,美國真正要做的不是考慮如何讓中國減速,而是著眼於加強自身。
  中國不怕競爭,更不懼打壓。中國國家發展振興的力量基點在自己身上,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打壓和遏制只會激發中國人民的意志和熱情。香港《亞洲週刊》近日發表題為《中美政治模式之爭啟示錄》的評論文章稱,中國將集體主義的舉國體制和市場經濟結合,興建全球最大基建系統——高鐵、地鐵、高速公路、橋梁、隧道、航太系統,也培育了全球最大的專業系統、最大的工程師隊伍、最大的教師隊伍、最大的律師隊伍,形成專業隊伍的自主性,加速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中國民企出海的奇跡打造了“變形金剛”供應鏈,中國不懼美國打壓……
  面對霸權衰落的焦慮,美國展現出好鬥本性,解決方案是遏制打壓其他國家崛起。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選擇了立己達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實際上代表了“二元對立”和“天下為公”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一種是把世界進行敵我、內外、異同的政治區分,另一種則將世界視作“無外”的整體,前者通過征服他者或所謂“普世化”獲得整體性和安全感,後者則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維護整體的和諧。在全球化深入發展、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哪種思維更具感召力?美國資深外交官傅立民在《華盛頓正在打一場註定會輸的對華比賽》一文中指出,美國如繼續選擇與中國對抗,只會在國際上失道寡助,因為要想建設一個有更好治理和教育,更加平等、開放、創新、健康和自由的社會,其方式不是對抗,而是合作。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