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3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二月二日「龍鄉」尋跡「龍抬頭」
    【中新社河南濮陽3月11日電】(中新社記者  韓章雲)今年3月11日是中國農曆二月初二,傳統的春龍節、春耕節,人們視其為吉利之日,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有“剃龍頭”“吃龍牙”“祭龍神”等習俗。
    這一天,在“龍鄉”河南省濮陽市,當地會舉辦舞龍等民俗活動慶祝這一傳統節日,也有不少民眾走進濮陽市戚城博物館,以這裡的“中華第一龍”為起點,觸摸中華龍文化的歷史脈絡。
    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一座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中,考古人員發現有關龍文化的重要遺存——用淡水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圖案。在M45蚌塑龍虎墓中,墓主人西側是一隻蚌塑虎,張口露齒、四肢交替呈行走狀;東側是一條蚌塑龍,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遨遊蒼穹,專家稱之為“中華第一龍”。
    “西水坡蚌塑龍已具備中國傳統文化龍的大部分要素和創意,該處墓葬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考古發現年代較早、體型龐大、形制比較完備的龍形象。”濮陽市戚城博物館副館長李中義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考古過程中,西水坡遺址共發現三組蚌塑龍圖案,除了M45中的龍虎圖案,另外兩組與M45按照子午線方向一字形排列,彼此相距20米。第二組圖案中,龍虎鹿三種動物形象交集叠壓,第三組則呈現奔虎、人騎龍昇天的形象。
    “三組蚌塑圖從選材到佈局都是精心設計,藝術構圖形象逼真,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像連環畫一樣,表現墓主人的昇天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四象’天文體系的雛形,是古人觀測天象的佐證。”李中義表示,西水坡蚌塑圖展現了中華先民卓越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探尋中華龍文化的源頭提供方向。
    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也與中國古代天文學相關。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波介紹,古人將二十八星宿劃分為“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大組,這其中“東方蒼龍”又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角宿代表龍角。每年仲春入夜後不久,角宿會升至東方地平線,但其它部位還隱于地平線以下,故而被稱之為“龍抬頭”。
    “‘龍抬頭’意味著春耕季節到來,為了防止春旱,中國古代就有了祭祀‘龍神’祈雨的習俗,以求風調雨順、五榖豐登。”楊波說。
    炎黃子孫被譽為龍的傳人,漫漫歷史長河中,龍逐漸從上古圖騰演變為吉祥瑞符,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符號。這在濮陽體現得尤為明顯。
    得益於“中華第一龍”的發現,濮陽獲譽“龍鄉”“華夏龍都”“中華龍源地”,龍元素、龍文化隨處可見:“顓頊乘龍至四海”的傳說口口相傳,當地道路、公園、廣場、社區、工廠多以龍命名,南樂縣西街龍舞已有400多年曆史,大型雜技劇目《龍秀》常年演出不輟。
    甲辰龍年春節假期,“龍鄉”濮陽迎來大批“尋龍”遊客,8天近531萬人次到訪。來自孟加拉國的鄭州大學留學生楊山也慕名到濮陽“尋龍”,儘管很早就知道中國龍是虛構的,但他想知道中國龍文化的根源在哪裡。
    “中國人崇敬龍,我的國家人們喜歡虎,在濮陽6400多年前的墓葬中能看到龍虎相伴,這真的很神奇。”楊山表示,或許他在中國還能發現更早的龍,將會繼續去尋找中國龍文化的蹤跡。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