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7月1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四川評書代表性」傳承人
 77歲別曲藝舞臺話「傳承」

    【中新社重慶7月3日電】(中新社記者  鐘旖)對77歲的渝派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川評書”代表性傳承人曾令弟而言,2022年有些不同。他暫別堅守了60年的曲藝舞臺,將更多精力放在整理評書史料及培養接班人上。
    “因為熱愛,便有責任。我想守住評書陣地,不讓藝術斷代。”曾令弟3日在重慶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2022年開春,自己一次性收下3位新徒。如今徒弟來自各行各業,既有公務員、教師,也有魔術師、戲曲從業者……
    評書,又稱說書、講書,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四川評書,則是主要流行於川渝的曲藝品種,至遲在清咸豐年間已形成。曾令弟是地道的重慶人,從小就對評書展現出興趣,哪裡有說書茶館,他就去門前站著聽,耳濡目染結下不解之緣。17歲時,尚是電機廠學工的曾令弟被廠裡推薦參加“重慶市首屆工人文藝調演”,以自學的《糊塗知縣》一舉奪魁而被賞識,師承中國評書名家程梓賢開啟藝術路。
    評書本體是說話的藝術,屬口頭文學。曾令弟說,它是文學藝術界“最簡單”的,一人憑一張嘴,輔以醒木、摺扇、手帕等道具就可表演。它又是“最難的”,一開口就要表現“生旦淨末醜”“喜怒哀樂憂恐”,既要說出人的內心,還要與時代呼應,鞭笞假醜惡,褒揚真善美。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是曾令弟的舞臺。從藝60年,曾令弟在重慶的黃葛樹下、磁器口、城牆邊,均留下堅持數年的藝術足跡。除了《三國》《水滸》《紅岩》等話本,家鄉重慶是他口下的絕對“主角”。在本土特色《重慶掌故》等系列作品中,曾令弟以“方言評書”方式,將重慶的文脈、歷史與重慶人的性格嬉笑演繹,一人多面、一腔多調,舞臺效果在醒木裡、眼神裡、手勢裡呈現,貫口、爆發、停頓裡藏著“千軍萬馬”,民眾情緒隨書中情節跌宕起伏,在川渝廣受熱捧。
    曾令弟熱衷創作,30歲起出版《紅岩英雄譜》《老侃趣話》等評書專輯50余萬字。他說,評書故事也需與時俱進,抗震救災眾志成城、“英雄機長”劉傳健等事蹟都可以是創作靈感,但無論是傳承前人或自創新編,都要在尊重真實性的基礎上保持生活韻味。
    為培養“年輕受眾”,曾令弟40年間去到400多所校園表演,最多時一天演3場,每場約兩個小時。他期待,通過評書講述,讓年輕一代感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進程,體會今日生活來之不易,同時樹立文化自信。
    近年,同行的陸續離世,讓評書藝術的後繼事業愈顯緊迫。已近耄耋之年的曾令弟想與時間賽跑,多培養幾個接班人。“對曲藝藝術而言,傳承的要義是出書、出人、走正路。”教學中,曾令弟常向徒弟們表達期許:對傳統藝術心懷敬畏,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不能丟;評書創新路上要“說新唱新”,絕不能歪曲走偏。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