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1月2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古典音樂與文學「跨界互動」令樂迷如癡如醉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張漫子)「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關注到音樂與文學之間的緊密關係。近年來,隨著古典音樂教育的普及,詩與樂這對文藝「雙生花」滋潤著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心靈。
    「文學與音樂的天作之合——《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新書發佈會」,日前以一場音樂講座的形式在北京舉辦。前來聆聽「古典音樂中的文學課」的樂迷擠滿了發佈會現場。
     中國音樂評論家劉雪楓說:「縱觀音樂史,文學對音樂的影響由來巨大,文學名著是許多音樂創作的源泉。許多小說家的靈感、其創作故事的結構也往往來自對古典樂創作規律和音樂結構的借鑒。因此從文學名著入手去欣賞相應的音樂經典,是一條便捷順暢的審美途徑。」
     文學作品從構思、創作到傳播、影視化,都往往有音樂的身影。中國當代不少著名小說家,常以古典樂為靈感,或者深受音樂敘事的影響。
    作家余華曾說:「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確切地說是我注意到了音樂的敘述,我開始思考巴爾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可以更為直接地理解藝術的民間性和現代性。」
    為了推動音樂普及,中國音樂界、音樂評論界的許多學者近年來圍繞文學與音樂之間的互動,創作了許多文藝力作。例如由中國著名古箏表演藝術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袁莎執導並主演的中國首部箏劇「箏與詩」,以箏史為脈絡,融詩詞、演誦、戲曲、舞蹈於一體,借由中國古箏藝術的發展史,講述了中國自春秋戰國時代至今的歷史變遷。作品通過對《孔雀東南飛》  《長相思》《釵頭鳳》等中國名曲的文學化演繹和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加工,豐富了許多觀眾對中國古典文學和音樂的認知。
    北京樂迷劉矜芝說:「以前總以為古典樂與文學的邊界涇渭分明,聽過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于1874年的《卡門序曲》,再去對照梅里美創作于1845年的小說《嘉爾曼》,更能體會這兩種藝術之間的催化與共鳴。」
    北京一名音樂教師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迅猛,一批線上的知識付費平台興起,激發了許多普通樂迷付費訂閱音頻節目或音樂課程的意願,在蜻蜓FM或喜馬拉雅FM、互聯網問答社區知乎、得到App等平台,訂閱藝術類課程的群體越來越多,文學與音樂「跨界」的普及類課程尤其受歡迎。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線下的藝術沙龍、線上的音頻課程,在圖書出版領域,文學音樂讀本也常常衝入熱銷榜。
  「在20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很少有人對中國古典音樂、西方古典音樂做評論、引導,更少有普通人關注古典樂。」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說,很高興看到今天在中國,有更多並非從事音樂專業的音樂愛好者走進古典音樂殿堂。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