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4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孟濤談華僑華人是怎樣助力
中國武術在海外「落地生根」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吳侃)半個多世紀前,李小龍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功夫”。時至今日,武術熱潮仍在延續。中國武術海外傳播的進程中,華僑華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中有人在海外建立武館武校,不僅傳授武術技藝,也傳播武術文化。華僑華人何以成為武術“在地化”傳播的主力軍?當前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呈現怎樣的格局?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孟濤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經過了怎樣的歷程?整體上看呈現什麼樣的格局?
    孟濤: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經歷了漫長歷程,在古絲綢之路上,中國武術就曾以各種形式與外國文化相遇。如今,武術已成為在國際上極具標識性的中華文化符號。
    1929年,愛國僑領陳嘉庚邀請由永春白鶴拳師組成的“閩南國術團”到南洋巡演,在當地引起轟動。後來很多拳師由於各種原因留在了東南亞一帶,他們以教拳為生,對閩南武術的海外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1936年,中國武術代表團的柏林奧運之旅,對武術亮相世界舞台具有里程碑意義。1974年,中國武術代表團訪美演出發揮了“武術外交”的作用。1982年,全國武術工作會議提出了“武術要開展國際交流,積極穩步地向國外推廣”的要求,此後越來越多的武術團體赴世界各國開展交流和援外執教,還有大批具有武術特長的運動員、教練員和民間武術傳人等走出國門,傳播武術技藝和文化。
    整體而言,當前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已形成立體化、全方位格局。目前國際武術聯合會擁有158個會員國家和地區,武術被列為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太極拳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海外民眾對武術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在不斷提昇。
    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也有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仍存在,東南亞國家對武術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總體上高於歐美國家;競技武術獲得很好的傳播與推廣,相比之下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技法的傳統武術則顯得有些落寞;武術海外傳播仍缺少“在地化”傳播人才,也導致了難以持久和深度傳播等問題。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武術海外傳播的過程中,李小龍是很重要的人物,他對中國武術的海外傳播作出怎樣的貢獻?
    孟濤:李小龍是我們在談論武術海外傳播時繞不開的重要人物,他對於中國武術在海外的傳播功不可沒。20世紀70年代,李小龍憑藉其功夫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斗》《猛龍過江》以及拍了一半的《死亡遊戲》名揚海內外。他精湛的武藝讓海外觀眾大開眼界,在全世界範圍掀起“功夫熱”。
    李小龍13歲時被父親送到葉問門下拜師學武,19歲遠赴美國攻讀哲學與心理學,求學期間他依然勤奮習武練拳。他以開放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吸收了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泰拳、西洋拳等各家之長,結合他曾練習的咏春拳、螳螂拳、洪拳、少林拳等,創立了獨樹一幟的截拳道。在美讀書期間,他還在西雅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所武館“振藩國術館”。
    李小龍曾塑造眾多鮮活的角色,通過精彩的武打場面展示了功夫絕技,同時也宣揚了他的武術理念。比如在《龍爭虎斗》中,他在回答師傅之問時闡釋了“把技巧隱于無形”的武學最高境界。銀幕之外,李小龍也是一位武術家和哲學家,他是第一個公開教授外國人中國武術的人,他的弟子遍佈全世界;他的哲學理念“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強調武術不應被固定的招式和技巧所束縛。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李小龍的橫空出世,讓習慣以高高在上姿態看待華人和亞裔的西方社會為之震撼。他成為好萊塢銀幕上第一位亞洲英雄,改變了以往華人在好萊塢出演丑角、配角、壞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人在西方人眼中“孱弱”“落後”的陳舊形象。
    中新社記者:華僑華人在中國武術海外傳播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能否以華人移民在美國傳武的歷程為例展開說說?
    孟濤:華僑華人是中國武術海外傳播的重要力量,他們將武術帶到世界各地並推廣傳播開來,可以說華僑華人是武術“在地化”傳播的主力軍。最初,華僑華人在海外傳武主要是自衛防身和生存所需,如今,他們已經由為了生存被動地進行武術技術傳播,轉變為主動地開展武術文化傳播。
    具體而言,當前華僑華人傳播武術的路徑和人員構成都更加多元。從路徑上看,既有高水平競技武術傳播,也有扎根學校的武術教育傳播,傳統武術館校的傳播水平也在逐漸提昇;從人員構成上看,傳播武術的華僑華人中既有出生在海外的華裔後代,也有一些從國內專業隊退役後,受邀赴國外執教的專業運動員和教練員,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昇。
    以華人移民在美國傳武的歷程為例,19世紀中期,華人移民隨著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熱”成規模地來到美國,這些“金山客”中不乏武藝精湛之人。那時武術主要在唐人街裡流傳,以自衛防身為目的,很少傳授其他族裔。我曾對幾位美國武術圈中的前輩進行訪談,美國華林寺的創辦者陳培回憶,初到美國時曾在其叔父餐館打工,常遇到吃飯不付錢的顧客,他的一身武藝在保護餐館利益時派上了用場;美國伯克利大學武術俱樂部創始人方國旋在談到早期武術在美國的境況時說,那時華人大多聚居在唐人街,走到外面難免遭到欺負,這時候就不得不打。
    如今武術在美國已被不同膚色、不同族裔的人所熟知。武術也不僅僅是防身的技擊術,其文化內涵和健身作用更多地被挖掘,很多美國大學還開展對太極拳在促進健康、慢性病干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武術在美國的傳播已經華麗轉身,實現了多平台、多路徑、科學化的傳播與發展。
    中新社記者:中國武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如何將一招一式背後的哲學思想和深厚文化傳遞給海外民眾?
    孟濤: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經過近200年的傳播發展歷程,武術國際傳播格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在武術傳播者心中逐漸覺醒,他們在注重武術技藝傳播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將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傳遞給海外民眾。
    如何讓海外民眾更好地瞭解武術背後的文化內涵?一是要探索新的傳播模式和路徑。發揮新媒體在武術國際傳播中的作用,打造優質的武術傳播話語內容,特別是武術典籍、學術著作以及影視作品等的對外譯介,要在數量和質量上進一步提昇。
    二是要加大武術國際傳播人才的培養力度。一方面,要為在海外推廣武術的華僑華人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使他們從單打獨鬥向協同發展轉變;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國內專業體育院校的資源優勢,著力培養既有武術特長、又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武術傳播人才。
    三是要深度挖掘武術的當代價值,滿足海外民眾的現實需求。用科學的方法和海外民眾聽得懂的語言闡釋武術的拳理、技法和健身價值等,讓他們親身體驗武術帶來的身心變化,讓武術走進千家萬戶,真正在海外“落地生根”。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