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0月2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新青協青年友計傾探討共居
    【特訊】日前,新青協舉辦「青年友計傾」活動,以「獨居不如共居?重新思考住屋的可能性」為題,與逾廿名本澳青年探討本澳發展「共居」的可能性。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資助,邀請  到本地經營共居項目的彼寓旅居經理李泉偉、新青協房屋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蔡志成以及城市規劃政策關注組副召集人施冠雄到場分享。
    「共居(Co-Living)」即由個人和共享空間組成的居住模式,通過共享空間和資源,如廚房、客廳等,減低租金和日常開支。李泉偉先以從業者身份介紹澳門共居現況,他指出,「共居」概念在外國較為流行,2019年,他們首次在澳門引入共居概念,起初住客大多為來澳工作的外籍人士,因為語言、生活習慣不同,更傾向選擇共居空間。近年由於疫情關係,本地人反而成為了主要的住客群體,入住比例更佔一半以上,其餘則為高校學生及來澳工作人士
    作為一種新興的住屋模式,共居最大的特色是建立社群感、共享公共空間、價格便宜,李泉偉指出,他們期望藉此構建出社區的環境和文化,讓住客可以享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通過不定期的住客活動,彼此認識、了解。有與會青年憂慮與同住者的生活習慣差異及溝通問題,尤其是公共設施的使用情況,李泉偉解釋,共居最重要的是先設定好共同居住的規則,尊重每個人的獨立空間以及對公共設備使用權利,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利用社交平台群組,讓同一單位內的住客通過群組相互交流,並配合定期巡查,了解及協調住客居住情況,開業至今暫時未遇見有重大磨擦。
    有與會者認為,澳門面積較小,共居市場難以推動,但每個人不同時期的生活有不同需要,不排除共居會成為短期內的選擇。同場亦有其他與會者認為,家是讓自己放鬆的空間,共居雖然可以結識到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但需要遵守許多規條,反而增加社交壓力,如非必要,將不會考慮這種居住模式。施冠雄認為,共居、共享辦公室這些新興的共享模式因提供公共空間、設備以及配套服務,為租戶解決一些煩鎖事務,而引起其入住興趣,但最終影響租客決定的,仍是價錢因素。
    蔡志成總結時指出,現時政府仍以「房屋五階梯」作為未來解決住屋問題的主要方向,市場上出現新興的居住模式說明有其存在價值,認為青年可藉著活動了解不同住屋模式,思考自身未來的居住需要,藉此探索自己喜歡、合適的生活模式。他稱,住屋只是載體,更重要的是理解「家」的概念,無論是公共房屋、私人樓宇抑或共居,重要的是青年應對自己未來有規劃,隨著不同年齡及不同發展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居住選項。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