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2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我們要勇敢作跨文化交流的橋
    (續昨)中新社記者:新疆之行還有什麼與你想像中的不同之處?=) 
    高佑思: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從北京到新疆要飛8個小時,像國際航班。我覺得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在8小時航程距離下還能體會到民族認同感,中國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這麼多人口,能統一很不容易。
    到了新疆以後,我發現新疆人特別友好。之前沒想到棉花生產會如此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不過不能說是“被震撼”,因為我對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情況還是有所瞭解。比較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收入比我想像中高很多,比我在中國別的地方見過的農民收入更高一些。有個英國小哥在我的視頻下留言,說在英國送外賣感覺還不如去新疆種棉花好。
    中新社記者:您拍攝的新疆系列視頻在中外平臺上得到很多正向反饋,也有一些評論懷疑您的立場和視頻真實性,甚至有西方媒體點名攻擊。您怎麼看待這些負面言論?
    高佑思:我看那些評論,覺得挺可笑。新疆系列是隨機拍攝的,拍的是大家好奇的東西。我們正好有一個視頻系列叫“別見外”,體驗中國各種職業,所以正好在這個系列中加了一期體驗在新疆種棉花的內容。但有人說這是與政府的合作。你無法控制別人怎麼理解你,因為很難改變他們的固有偏見和刻板印象。
    《紐約時報》寫文章罵我的最大目的,不是要“黑”我,而是想讓人們害怕做與中國相關的內容,即“你別碰我的觀眾”。我覺得這不可怕,但的確會影響到一些做類似事情的人。一  些外國博主可能不會去做真正給外國人看的關於中國的視頻了。
    現在很多外國博主做中文的、給中國人看的內容,講外國文化,幫助中國人瞭解其他國家,這很好。若僅此而已,文化交流就變成單行道,而不是一座雙向的“橋”。現在中國人有很多管道瞭解美國,通過努力學英語,學習美國歷史、經濟、文化,看美國電影,贊賞美國科技創新等,有更豐富的世界觀。但要讓美國人瞭解中國還是很難,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瞭解程度,與中國對那些國家的瞭解程度相比無法相提並論。我的視頻可以“威脅”到某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畫,或者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狀。
    2022年我有一個大計劃,準備去美國待兩個月,接受一些媒體採訪。我希望我的內容能被那些平常接觸不到中國相關內容的外國人看到。從這個角度說,被某些西方媒體罵,其實也達到了目的:我的視頻能被更多不瞭解中國的人關注。同樣,我覺得香港、新疆經歷這些風波,也讓更多中國人和外國人更關注香港、新疆。二戰中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埃利•威塞爾(Elie Wiesel)曾說,冷漠比仇恨更可怕。什麼都不做才是問題。
    中新社記者:您覺得再過5年、10年,世界會更多瞭解中國嗎?
    高佑思:現在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已經比幾十年前好多了,從來華外國人數量、說中文的人數、中國文化作品的影響力、中國的科技發展、中國產品在海外暢銷等方面都可以體現。海外民眾瞭解中國的管道是有的,但我也很疑惑在西方媒體方面,大量有關中國的內容為什麼還是被政治化和負面化,這讓我感到難過。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還影響了本來還算不錯的人文交流。此前許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或旅遊,但受疫情影響,交流機會大大減少。即便如此,中國也還在做跨文化交流。從自身經驗來說,我認為可以通過新媒體瞭解中國,因此需要培養跨文化交流的博主,由他們與本國民眾溝通,展示真實的中國。這些人也應勇於去國外交流和接受外國媒體採訪,不要害怕有些媒體的攻擊,不要因此不敢回應和變得“冷漠”,需要更勇敢地發聲。否則海外的聲音會更負面,他國民眾更沒有機會瞭解中國。
    而且,這些內容可以更豐富,也不是所有外國媒體都不友好。很多媒體和受眾其實更關心外國人在中國如何生活,有什麼有趣的故事,中文怎麼難學等問題。
    我有信心,5年、10年之後世界會更瞭解中國。但這需要人們更勇敢地講述中國故事,不僅是我一個以色列小哥,也需要更多中國人勇敢地去傳播、講中國故事。
   講好你的故事,會有人想聽,也會有機會改變固有印象。(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