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2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我們要勇敢作跨文化交流的橋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電】(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近百年前,一批懷著好奇和勇氣的西方記者,向世界介紹了不為外界瞭解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色中國。而在今日中國,來自各國的“網紅”們,以自己的鏡頭和視角,架起中國與海外雙向瞭解的橋樑。高佑思(Raz Galor)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去年新疆經歷“棉花風波”時,他的團隊專門前往新疆,探訪包括棉農在內的普通新疆人的生活,並將所見所聞分享給中外觀眾,但也遭到一些西方媒體的惡意攻擊。怎樣看待這些攻擊?又為何選擇這樣的題材?在他眼中,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瞭解走到了哪一步?中新社“東西問”近日獨家專訪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聯合創始人高佑思,探討了上述話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為什麼會想觀察中國?
    高佑思:我在多文化的環境中成長,接受了三種不同的文化教育體系:以色列教育、希伯來語和猶太文化;國際教育、英語和西方式的知識體系;以及在中國接受的教育、中文和中國文化。這使我看到不同教育體系間的差異乃至偏見。
    我的高中同學(高佑思高中就讀於中國香港的一所國際學校)大多選擇去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大學學習。而我爸爸一直看好中國,對中國感興趣,受他的影響和鼓勵,我來到內地上大學。我發現以前所瞭解的中國經濟模式、政治體制、思維方式等與實際情況不太一樣。這讓我非常好奇,也對以前的教育體系有些失望:中國歷史如此悠久,為什麼過去的教育中卻不太提及中國?為什麼不去真正瞭解中國?
    20年前,可能很多中國留學生會選擇去美國留學,學習西方的知識體系、技術創新。今天這個時代,為了更好地瞭解未來發展趨勢,必須到中國學習。相信再過10年,很多人會更關注中國,不管是個人發展機會、科技水準還是經濟模式。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早期“冒險者”。
    我所做的工作的本質是文化交流。如果我在別國學習生活,肯定也會努力瞭解那個國家。能在中國拍視頻,對我來說是一種緣分。任何到國外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尊重、理解和與當地人共情,這樣才能成為好的跨文化交流者。
    中新社記者:展現國家風土人情的短視頻中,美食、風景等是比較常見的題材。而在香港經歷“修例風波”、新疆經歷“棉花風波”時,您和團隊特地去當地拍攝,為何選擇拍攝這類題材的視頻?
     高佑思:我和我的團隊希望能成為一座雙向的橋樑,讓世界更好瞭解中國,同時讓中國更好瞭解世界。無論去香港、武漢、新疆或者其他地方,都是同樣的目標。
    具體到每個視頻,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我在香港度過5年的青春時期,有種“本地人”的感覺。當看到香港出現一些亂象,我自己心裡挺慌,也非常擔心。拍香港的視頻是我一個人去的,祗帶了一台相機,一是想去看看我的朋友們,第二是想知道香港為什麼那麼亂。系列視頻發出後,海外觀眾的反應大多是心疼這個城市,但也有人攻擊說我是帶著政治立場去的,給我貼標籤,但我不後悔。
    去新疆跟香港不太一樣。去年3月新疆“棉花風波”期間,我收到超過500條私信,其中有200多條是海外平臺粉絲的私信,他們希望我能去新疆看看。我自己也一直想去新疆,有兩個 來自新疆的好朋友一直約我去玩,他們和一些人所說的新疆百姓形象完全不同,他們有海外留學背景、創業經歷,也在北京、深圳這樣的城市工作過。
    收到私信後,我開始研究去新疆的行程。原以為去新疆可能需要特別證件或複雜手續,但我的新疆朋友說祗需要訂張機票。“這就可以了嗎?”“這就可以了。”這也打破了我對新疆的一個刻板印象。
    在新疆拍視頻很快樂。新疆像別的地方一樣,大家有工作,有生活,有孩子,有學校。有3個在路上接受隨機採訪的朋友願意帶我去參觀他們的家,挺可愛的。
   我很感謝他們,現在還有他們的微信。這很勇敢,畢竟一個陌生的外國人到你家還是一件奇怪的事。(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