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1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我想讓你「聽」到「雪花」的溫暖
小提琴演奏者馬奕菲的故事
    【新華社銀川3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馬麗娟)伴著《雪花》悠揚的小提琴伴奏聲,冬殘奧會主火炬逐漸熄滅。北京冬殘奧會13日晚落下帷幕,但溫暖還在繼續傳遞。
    那個身著粉色禮服、站在“唱片”中間的小提琴演奏者,是來自寧夏的16歲視障女孩馬奕菲。現場奏響這段旋律時,她想到的是那些艱苦訓練、克服困難的殘疾運動員們,“我也是殘疾人,想用音樂為他們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
    馬奕菲兩歲時因眼疾雙目失明,5歲學鋼琴,9歲學小提琴。她看不到,卻能從聲音、溫度、氛圍里感受音樂的“多彩”。演奏《雪花》時,“我聯想到冬天,卻感受到了溫暖、希望和光明”。
    在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前4天,她接到要參加演出的電話。“當時還沒確定,只是說有機會,即使這樣我們也很驚喜,當天買票去北京。”她的母親哈春燕說。
    登台短短一分多鐘,背後卻凝聚了一個視障女孩十幾年如一日追夢的艱辛付出。
    慢慢長大懂事後,馬奕菲從其他孩子的議論中,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差點什麼。父母給她講海倫·凱勒的故事,“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這給她種下一個信念:“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哈春燕曾是小學音樂老師,家中有台鋼琴,馬奕菲幼時就對音樂產生了興趣。看不到樂譜,哈春燕說給她聽,她把樂譜背下來再彈。看不到琴鍵,她總是彈錯,一首曲子幾千遍才能彈準。
    學小提琴更難。琴弓總是拉不直,馬奕菲要摸著老師的手、胳膊和背記住動作。學了3年,琴弦還是“吱吱呀呀”。“說實話我都快‘崩潰’了。”哈春燕勸她放棄,她卻說:“我不甘心,堅持下去一定會更好。”
    2018年,馬奕菲有幸跟著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學音樂,開啟了從銀川到北京的千里求學路。每到周末,父母輪流陪她坐火車去北京上課,買不到硬臥票就坐一晚上,趕火車來不及吃飯就吃泡面。
     在父母眼裡,馬奕菲十分自律,甚至有點像“苦行僧”。為了參加普通高考,練琴之餘,她熬夜到晚上12點完成文化課作業,用盲文打點速度慢,握筆的手已磨出老繭。“我們心疼,卻不能說,只有鼓勵和督促。”父親馬國龍說。
    學音樂對於這個普通工薪家庭來說費用不菲,每年往返北京的火車票就要3萬多元。為滿足女兒更專業的練習,父母向親戚借錢湊夠15萬元買了一台二手三角鋼琴,換掉了家裡老舊的立式鋼琴。
    “我們想盡可能給孩子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馬國龍說,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他也學會了五線譜,幫女兒讀譜、打譜。
    儘管身處黑暗,溫暖卻從不缺席。馬奕菲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收到盲文紙、聽書機、語音手錶等愛心捐贈,學校和當地殘聯還為她提供了很多展示才藝的機會。去年,她在第十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因為學習刻苦,她還獲得了國家級獎學金。
    “像馬奕菲這樣年輕的視障女孩展現出的陽光、自信和進取,正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充滿活力的生動寫照。”寧夏殘聯宣傳文化工作部主任黨孝宏說,如同冬殘奧會上的每一位殘疾人運動員,殘疾朋友們每個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精彩時刻都值得掌聲。
    參加這次閉幕式,馬奕菲很激動:“沒有之前的堅持,今天也無法站在舞台上。未來我想用音樂,把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