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0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華文化憑什麼走進世界
      (續前)最後,在於中華文化的先進性。在18世紀工業革命以前,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形態,以耀眼的光芒吸引海外關注。以明清時期為例,歐洲的大思想家伏爾泰、狄德羅、萊布尼茲等人,都對中華文化表現出熱烈的贊許和傾慕之情,認為“中國”是一個令他們嚮往的“烏托邦”。
    需要強調的是,能夠大規模傳播到海外並且產生重要影響的往往是先進的文化形態,而不是簡單的文化符號或異國情調式的調劑和消遣。
    中新社記者:您怎麼看中華文化傳播到域外,為其他民族接受並經過創造性轉化進而成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武斌:中華文化的光輝輻射四方,通過種種直接、間接的途徑,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並創造性轉變為全人類共同財富,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繁榮。
    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顯著位置,首先在於中華文化內在的創造性動力和豐富內涵,以及在各個領域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但是,一種民族文化,無論曾經多麼豐富、多麼先進、多麼偉大、多麼輝煌,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完全與外部世界相隔絕,不與其他民族文化溝通交流,不僅失去發展動力,難以保持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生命力,也不可能獲得世界性的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因此,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顯著地位,更在於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在於多方位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於中華文化在國際上廣泛而持久的傳播和產生的重大影響。
    我個人認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認知度,包含多方面維度考量:比如海外受眾從哪些方面、哪些管道瞭解和認知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覆蓋面及觸達率如何,海外受眾對中華文化理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等。此外,傳播與接受密不可分,傳播的效果取決於接受的結果,文化傳播實際上就是文化接受的過程。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包括理解消化和接受的過程。當然,理解和消化並不等同於全盤接受。以佛教為例,我們接受的佛教也不是印度的原始佛教,而是中國佛教學者在認識和瞭解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中國化佛教。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也是這樣,傳播效果取決於海外受眾的接受程度。
     中新社記者:被歐洲啟蒙思想家看作“理性之光”的中華文化,是如何通過啟蒙運動參與世界文化歷史進程的?中西文化和諧共生是如何實現的,意義何在?
     武斌:我在剛出版的6卷本400多萬字的《新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中提到一個觀點,即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是非常廣泛的。所謂“廣泛”,其含義有二:一是指傳播的內容之廣泛;二是指傳播的範圍之廣泛。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獨立思考、獨立勞作,還在於積極主動地開展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大規模地引進和吸收其他民族所創造的優秀文化成就。
    中華文化從其初創期開始,就具有開放包容、積極開拓的品格,在自身成長的同時也不斷向周邊地區擴展,與其他民族文化接觸、交流和融合。早期如神農、堯、舜南撫交趾,箕子走之朝鮮,周穆王西狩以及後來徐福東渡等故事,說明那時已有中國人把初創期的中華文化向域外傳播出去。隨著中華文化自身的發展、成長和成熟,隨著交通的發達、對外交往的擴大,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內容更為豐富,傳播的範圍更加廣遠,所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歷史源遠流長,如滔滔江河奔騰不息,數千年沒有中斷,且傳播的範圍日益廣泛,內容日益豐富,影響日益擴大。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歷史與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同步,中華文化發展自身歷史的同時也貢獻于人類文明。(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