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1月0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海南非遺在「守藝」中創新 
    【中新社海口1月2日電】(作者 符宇群 淩楠 張茜翼)“掌握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不僅能對外展示我們的民族文化,還能憑手藝獲得收入。”在海南五指山黎族織錦傳習所,20歲的黎族小伙張俊揚特別顯眼。看好黎錦產業發展前景,他學習此項國家級非遺技藝已有5年,希望未來能有自己的黎錦品牌。
    黎族織錦技藝過去“傳女不傳男”,而今,張俊揚已並非個例。“現在學習織錦這門傳統手藝的人可多了,從大人到孩子都有。”五指山市文化館館長張欣欣說,自2013年開始,五指山中小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挑選一個班級開展黎錦課程,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進班學習。
    中國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島,其豐富的非遺文化傳承至今。近些年來,海南多地通過開設非遺傳習所、非遺進校園、非遺展演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非遺保護和傳承。記者日前在五指山、白沙、昌江、保亭等地走訪看到,在堅守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非遺傳承不斷創新。
    “三亞一客戶昨天訂了10個大的黎陶擺件,每個2800元。”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昌江羊拜亮制陶傳習所,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玉英近日高興地對記者說。黃玉英在傳承母親——國家級非遺項目“黎族原始制陶技藝”傳承人羊拜亮制陶技藝的基礎上,2017年成立合作社,將黎族的一些文化符號加入到黎陶上,讓其更具藝術效果,農家樂、酒店等願意採購黎陶作為藝術擺件。“90多歲的媽媽說,現在放心了,有人傳承發揚民族手藝。”她說。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60歲的“黎族竹木器樂”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照安,不僅走進中小學校授課,還在其任副校長的老年大學裡組建了6個八音樂隊,“每逢重要節日和婚喪嫁娶,樂隊忙不過來”。
    位於保亭境內的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方式展現黎族紡染織綉技藝、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等多項國家級非遺項目,遊客可觀賞、可體驗,還可購買相應的產品,原汁原味的黎苗風情深受歡迎。
    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傳統黎錦還走進現代網絡直播帶貨。白沙燦然黎錦手工藝專業合作社社長張潮瑛開播一場兩個小時的直播,互動達10萬次,富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黎錦製品藉助網絡銷售一空。
    非遺文化在創新中正逐步在重大節慶活動的舞台中央閃亮。2020年11月,作為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重要活動之一的2020海南錦·綉世界文化周,“科技與非遺融合”“古老與時尚交輝”讓觀眾體驗到了海南非遺在傳承、創新融合中散發的全新活力。
    活下去,活好了,但要讓非遺項目持續“火”起來,恐非易事。黃玉英告訴記者,上述的大訂單並非常態,合作社成立幾年來,成員的分紅並不高。
  “傳統技藝需要改良創新,與社會潮流接軌,才能獲得更多現代人的喜愛。”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長黃友賢指出,傳統技藝需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走向市場。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符秀容受訪時也表示,在保護傳承的同時,祗有重新走入生活,走進社會,非遺傳承才能走得更遠。
    大到十幾米長的壁掛、桌旗、床旗等家居用品,小到精巧的文具、手機套、鑰匙扣,海南錦綉織貝實業有限公司長期探索將黎族織錦技藝與商業相結合,打造旅遊文創產品。
   “不僅要注重技藝的傳承,還要注重產品的設計和營銷,這同樣重要。”該公司董事長郭凱認為,除了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和培訓外,政府還應大力支持企業參與非遺傳承保護,形成合力打通非遺產業化道路。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