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9月1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河洛古國是黃河文化之根
     【新華社鄭州9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這次黃河文化之行,沿途地市對「亮寶」展現出十足的熱情,而在河南鞏義境內,最能感受到當地人的談興。除了杜甫故里、北宋皇陵等固有家底,他們又新增了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被專家譽為「黃河文化之根」。
    今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佈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黃帝時代的都邑找到了」「黃帝真的存在嗎」等討論如火如荼。
    「根據過去的考古發現,中原地區給人一種5000多年前社會發展相對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現‘中原地區文明洼地現象’的說法,雙槐樹遺址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它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站在遺址高處,黃河兩岸風光盡收眼底。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所說,「河洛古國的地理位置和所處時代太重要了,遺址呈現出的景象與內涵,契合了《易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他認為,不排除這裡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至少該遺址屬於早期中國的醞釀階段。
    雙槐樹遺址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發現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三重大型環壕、封閉式排狀佈局的大型中心居址、採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的大型連片塊狀夯土遺跡、三處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三處夯土祭祀台遺跡等,並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時期豐富的文化遺物。
    這處都邑性聚落遺址經過精心選址和科學規劃,周邊的青台、汪溝和洛陽的蘇羊、土門等多個遺址,特別是西山、點軍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組成的城址群對雙槐樹都邑形成拱衛之勢。
    「也就是說,在5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華的都市群,相當於今天中原城市群的雛形。」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說,這片區域自古以來就適合人類居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這是一處生動例證。
    在眾多令人欣喜的發現中,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發掘領隊的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最津津樂道的,是一處用陶罐模擬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遺跡。
  「北斗九星遺跡有政治禮儀功能,主人借此神化自己,表達自己是呼應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也表明當時人們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天象授時觀’,用以觀察節氣、指導農業。」顧萬發說。
    專家們認為,「北斗九星」遺跡、天壇圜丘及有關建築,既是科學的天文遺跡,也具有特殊的人文含義,表明在聚落佈局中的禮儀化思維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已經形成,可以認為是中國古代文明高度重視承天之命特徵的早期代表。
    河洛古國還發現了國寶級的文物——一隻用野豬獠牙雕刻而成的蠶。它長6.4釐米,做工十分精緻,背部凸起,頭昂尾翹,是一隻正在吐絲的家蠶形象。作為中國最早的骨質蠶雕藝術品,它與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的絲綢實物一起,實證了5300年前後黃河中游地區的先民們已經養蠶繅絲。
    「中華文明的一個典型特徵即是農桑文明、絲帛文明。中國新石器時代各地代表性文化的農業都較為發達,但在距今5300年前後,除了雙槐樹為首的聚落,全國其他地方卻沒有與桑蠶紡織業有關的確切發現。」李伯謙認為,從這一角度講,以雙槐樹遺址為首的黃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發現的中國農桑文明發展史上時代最早的代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河洛古國的出土器物包含許多外來文化因子。
   如折腹鼎、背壺具備大汶口文化特徵,雙腹器屬於屈家嶺文化因素,證明河洛地區在距今5000年前後就是聯通四方的交通孔道,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這是中華文明的底色,也是文明得以延續的重要因素。
    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合天命而治的禮儀性思維、具有引領性的文明發展模式,雙槐樹遺址所表現的這些內涵,以及種種被後世王朝文明承襲和發揚的現象,足以表明五千年中華文明主根脈可追溯於此。
   相信隨著考古人員的努力,河洛古國更多豐富的內涵將逐步揭示。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