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9月0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鄉音是遊子與故鄉聯系紐帶
    【中新社太原8月29日電】(作者 高雨晴)“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大槐樹是炎黃子孫的根,鄉音則是牽動海外遊子鄉愁的魂。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句鄉音,牽動遊子心。出生於山西太原的李翠文,旅居俄羅斯近30年,在她看來,鄉音是遊子與故鄉之間聯系的紐帶。“雖在他鄉生活多年,但始終能說一口原汁原味的家鄉話,這使我感到很幸福。”
    中國地域遼闊,漢語方言眾多,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普通話普及率提高,中華民族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鄉音,許多正在加快消失,方言保護成為中國各地近年來的“重要課題”。
    “太原有2500年的建城史,既有歷史烙印,也不乏現代氣息。但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有關方言的東西越來越少,說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因此,方言保護迫在眉睫。”28日,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張建明說。
    晉方言(又稱“晉語”),是山西境內主要使用語言,老派太原話(太原土話)則是晉語核心代表。“一方水土造一方文化,方言恰恰是承載非遺的有效載體。所以我們從語言、從非遺角度推進地方文化的保護。”張建明說。
    為留住聲音中的鄉愁,該中心自2017年起在太原市範圍內選取10余個方言點,開展太原方言市聲採集記錄工程。這些方言音頻、視頻資料最終進行電子化處理,之後上傳至山西省非遺數據庫,進行永久性保存。
    年齡在60歲至70歲之間、男性優先、土生土長、父母必須是當地人、有一定文化素養……在此項工作中,“發音人”需要符合以上要求。“最重要的是,這個人不會說普通話,這樣說出的方言才更純正。”張建明說。
    該中心工作人員馮麗娜介紹,方言採集場地分室內和室外,其中,在錄音棚內每位“發音人”攝錄時長約20個小時,涉及到的單字、詞彙、句子等共2000余條。此外,“發音人”還需根據地方特色完成口傳故事《水母娘娘的傳說》的攝錄。
    方言不僅是交流工具,還是地域文化載體。馮麗娜告訴記者,室外攝錄內容除憶往事、話家常外,當地習俗採集也是方言保護工作的重要部分。採集場景包括婚禮、趕集、廟會,體現當地風俗習慣、悠久歷史傳承、方言特色等。
    在眾多“發音人”當中,讓馮麗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七旬老人每天從縣城乘車趕往錄製地點,中間要換乘兩次,來來回回,堅持近一周;還有一位老人,在自己提前做好“功課”前提下,很快投入到聲音採集工作中,並配合完成每個環節。
    “每一位‘發音人’都是帶著使命感和情懷在做這件事,他們的精神讓我們非常感動,也讓我們看到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馮麗娜表示。
    談及方言保護,山西省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安志偉說:“方言需及時‘搶救’,將其保護起來並傳下去。”他認為,一方面,保護方言就是保護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記錄鄉音,便是留住鄉愁。
    “中國古代詩人陸遊曾在其作品《病起書懷》中寫道:‘位卑不敢忘憂國’,而我想說的是,‘遠遊不敢忘鄉音’。”旅俄華僑李翠文說,對於多年遠離故土的人而言,祗要聽到鄉音,就如同回到家鄉,親切之感油然而生。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