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5月1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天津博物院沉寂與「重生」
    【新華社天津5月18日電】(記者張宇琪 王暉)推開北疆博物院厚重的門,走進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建築,透過珍貴的化石標本,大抵能一窺百年前科學考察的艱辛,也能感受到博物院歷經歲月風雨後 「重生」的不易。
    「它是中國北方最早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百年之後,它仍然以曾經的姿態矗立。」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長張彩欣說,北疆博物院可以說是中國早期博物館發展史上的「活化石」。
    北疆博物院又叫黃河白河博物館,是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現位於天津外國語大學院內。
    這座三層小樓藏身校園,曾沉寂70餘載,其中藏品都塵封庫房,2016年才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博物院共展出藏品近2萬件,包括披毛犀、野驢骨架等珍稀標本在內的動物、植物、古生物化石標本及人文藏品等。這些藏品的發掘和整理離不開法國人桑志華的努力。
    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甫、動物學博士桑志華1914年從法國長途跋涉來華,籌建北疆博物院。他以天津為大本營,對中國北方腹地進行了長達25年,行程約5萬公里的野外發掘和科學考察。
    「民國時期,各地戰亂不斷,桑志華在野外進行發掘考察,各種艱辛可想而知。他的經費十分有限,火柴盒、肥皂盒等都被他用來存放標本,至今這些標本仍完好地陳列在展櫃裡。」天津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春旺說。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次年桑志華被召回國,北疆博物院基本停止了標本採集與研究工作。他回國時只攜帶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將全部科考成果都留在了天津。
    因為戰事,這個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院」就此沉寂。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週年以及桑志華來華100週年之際,博物院的修繕工作得以啟動,北疆博物院終於「重生」了。
    歷時兩年,館藏修舊如故,展館忠實復原。「我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樓體按照原本的建築形制進行修復,館內的展陳也是如實按照老照片進行還原,很多陳列櫃都是當時的原物。」張彩欣說。
    天津自然博物館古生物部副主任鄭敏說:「在修繕過程中,所有的古生物標本都需要用特殊的技術手段加固維護,而且要考慮標本的安全和展陳效果,還用現代技術手段加裝了恆溫恆濕設備。」
    博物院將標本庫房和研究工作區域全方位開放,中西方交流的故事在百年之後仍然繼續,不少法國科研學者來到北疆博物院參觀。
法國漢學家高大偉近日在參觀時讚嘆道:「北疆博物院是一座蘊含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寶庫,展示了東西方科學文化的交匯融合。」
相關的科研、科普活動相繼在院內展開,緊鄰北疆博物院的桑志華故居和神甫樓的修繕和布展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北疆博物院還積極嘗試用新媒體推行場館數字化。雖然在疫情期間博物院未能開放,但是感興趣的人能在博物院主頁上通過「虛擬參觀」探索館藏魅力。
「北疆博物院是一座科學的殿堂,她見證了中西方學術的交流。」張彩欣說,「時至今日,她依然煥發著魅力。每一個來北疆參觀的人,都會被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深深打動和震撼。」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