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3月1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紀錄片學會副會長王建國表示
「短視頻熱」助掀紀錄片聲勢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紀錄片學會副會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紀錄片導演王建國10日在北京表示,全民參與短視頻的熱情有助抬高紀錄片的聲勢和影響。
    “當一個人觀看短視頻發現了有意思的內容、想進一步追蹤,那他就需要紀錄片了。”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當天的小組會後,王建國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他認為,短視頻對紀錄片發展有正反兩方面影響。一方面,觀眾短視頻看得多容易變浮躁,對於較長時間的影片會不耐煩。另一方面,大量用戶參與拍攝短視頻,平均水準會提高;許多短視頻內容為紀錄片工作者深入開掘題材提供了線索。
    在王建國看來,短視頻傳播依靠各類便捷的移動平台,不可否認比紀錄片獲得了更廣泛受眾。但紀錄片對社會生活有更深刻的觀照,既表現主旋律、也關注社會矛盾、還展現大自然之美。紀錄片工作者祗有“根植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才能拍出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說不定以後,喜歡看短視頻的年輕人中也會出現優秀的紀錄片導演”。作為紀錄片導演,王建國更為外界熟知的名字是夏蒙。現階段,他正在拍攝反映長江流域文明、歷史、文化、生態的紀錄片《長江之歌》。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藝創作也應該要有新思維,勇於守正又要敢於創新。”王建國說,換一種角度看,30至50分鐘的紀錄片對於手機等移動終端用戶來說,顯得過長了。“為什麼不能制訂10至15分鐘一集的新標準呢?”
    王建國透露,央視及一些地方頻道已在此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試圖以短視頻的形式入手開發內容深刻的紀錄片。他同時強調,短紀錄片不等於短視頻,好的紀錄片可以如短視頻一樣碎片化傳播;但碎片化的短視頻卻永遠無法成為好的紀錄片。這是“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係。
    他說,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和5G時代,無限增長的帶寬一秒即可下載一部電影,加之4K甚至8K的高清影像傳播。紀錄片工作者需要正視新挑戰。
    2018年,有多部國外的自然類紀錄片在一些國內門戶網站上線,受到廣大觀眾追捧。王建國表示,相比于這些作品,中國自然類紀錄片的創作“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他提到,自然類紀錄片往往需要很長的拍攝周期,例如反映動物的生長和繁育、記錄冰川的變化過程往往需要幾年乃至十幾年時間,這一類題材需要專業的隊伍和長久的資金支持。
    他建議設立相關創作基金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讓體制內外有志於此的影視工作者獲得均等機會,以提高中國自然類紀錄片水平。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