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3月2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去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應妮)2023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2日在北京出爐。時空跨度十萬餘年、從東南沿海到西北邊陲、從黃土丘陵的墓葬到水下1500米的沉船,新出爐的十大考古項目各具特色,全方位反映中國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現場公佈了2023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按時代排序分別是: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河南永城王莊遺址,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陝西清澗寨溝遺址,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山西霍州陳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 從時間範圍看,上至舊石器時代,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保存了距今10萬年至5萬年的古人類活動珍貴證據,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來石器工業隨環境變化而發生演進的清晰軌跡,下至明代正德弘治年間,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再現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感慨,時間跨度之大前所未有。
    從空間範圍看,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不僅全面揭露了東南沿海地區7000年以來史前聚落形態及其變化發展規律,更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擴散提供了新的確鑿證據;而位處大西北的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不僅是首次發現的規模宏大、格局規整的秦代大型建築群,更深刻影響此後中國的建築風貌,體現了中國古代統一國家形成初期的風格和氣魄。 陳星燦指出,2023年度的十大考古新發現體現了多學科合作和精細發掘相輔相成。如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通過多學科綜合研究,考證出該遺址是以水稻種植為主,兼以粟作為輔的農業經濟模式;這裡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對水稻馴化程度即已達到現代栽培稻水平;制陶技術方面則發現目前已知最早的高溫黑釉陶,將中國高溫黑釉技術提早了將近一千年。他強調,此次不少遺址項目是過去十多年發掘成果的積累。
    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看來,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很多是各地區初期文明形成的時期,在距今5000年到4000年這個階段,可以看到各個區域的生產和手工業發展,並開始階層分化,而且還能看出它們之間相互的關聯。比如,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不僅填補了商代青銅文化、黃金文化的空白,還出土了金覆面,而金覆面是三星堆黃金面具文化的重要來源,這一發現為探討中原商文明與巴蜀地區三星堆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嶄新視角。
    在中國民眾日益青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每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備受關注。“我們要讓民眾看到,考古不是挖寶,既有學術目的也有科學嚴格的規範。而每個考古發現都或多或少能够讓大家瞭解到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和輝煌文明”,王巍表示,每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都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