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3月2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線獅少年」舞線獅
這是熱愛也是傳承
    【中新社福建寧德3月17日電】(作者 呂巧琴 吳允傑)台前,鑼鼓聲畢,片刻前輾轉騰挪、雄姿颯爽的線獅驟停,安靜匍匐台面上。台後,一群少年緩緩走出,臉龐上掛著豆大的汗珠。
    “與線獅共舞,是我們的愛好,更是我們對傳統非遺技藝的傳承。”“興賢少年線獅隊”領隊陳吉宏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該線獅隊扎根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興賢村,最大的成員24歲,最小的僅13歲,平均年齡為18歲。他們用手中錘敲響鑼鼓,以手中繩舞動線獅。 留傳于霍童鎮的霍童線獅,又稱“抽獅”,繼承中華獅舞千年文化,擁有豐富的表演內容和製作技藝,集文功、武功於一身,被譽為“中華一絕”。2006年,霍童線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線獅隊是我和幾個小夥伴于2014年自發成立的。”陳吉宏告訴記者,在觀看霍童線獅表演時,他們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開啟“線獅少年”逐夢之旅。
    竹子的年份要老、日照時間要長、竹節要長……挑選製作線獅的竹子是第一道繁雜的工程,而後搭骨架、火烤、填充、定型、上色、裝飾等流程更為考究,製作一隻線獅,往往需要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憑藉熱愛,陳吉宏和他的小夥伴們自學竹藝,在父輩幫助和參
    考其他製作方式下,做出屬於他們的線獅,並開始在村中訓練。 然而,霍童線獅家族傳承規定嚴格,師傅難尋。“沒有師傅教我們動作,我們就自己去看鎮上的表演,看線獅演出的視頻,一邊看一邊學,慢慢把握技巧。”陳吉宏說。
    霍童線獅表演者在拉線時,看不到舞台上的獅子,完全憑著鑼鼓聲的輕重緩急操縱獅子舞動。一隻線獅大則40多斤,小則20多斤,要通過繩索讓其跳躍舞動,是體力與默契的一大考驗,更需要大量練習。
    因製作線獅手掌被竹子劃傷佈滿疤痕,被繩子抽打到耳朵導致耳鳴,控制不住線獅重量從高台摔下……近10年間,隊員們練習時受傷在所難免。他們經歷過親友的不解,感受過滿滿的暖意;有村中老師傅為他們進行木工加工,也有鄉賢為他們外出表演籌措路費。
    “對於熱愛的事業,受傷的疼痛祗是一時的,掌握技藝的快樂卻能持續很久。”隊員陳潮說,他們還會打點零工,用來補貼線獅製作的手工費、演出的食宿行費用等支出。
因為堅持和努力,“興賢少年線獅隊”技藝精進,規模擴大。如今,這支隊伍從最初8人發展到30人。
    今年14歲的宋佳誠,跟著這支線獅隊學習已有4年。“學習線獅很有趣,隊裡氛圍很好,也很佩服吉宏哥他們這麼多年的堅持。”
    對於陳吉宏來說,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演出贏得觀眾掌聲和贊許的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得。他希望能帶著這群小夥伴們共同成長,讓他們的線獅夢成為全村人的驕傲。 如今,陳吉宏及其隊員也在探索著屬於“Z世代”的非遺傳播之路。他們通過直播記錄日常,並不斷嘗試將時下流行的元素加入講解,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歡霍童線獅。
    他們還與村中探討將觀看線獅表演納入研學活動,籌建線獅隊的網頁和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打造一個線獅愛好者之家。
    “將當代潮流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是我們這一代傳承非遺文化最大的優勢。”陳吉宏表示,將繼續“線獅少年”的逐夢之旅,帶領隊員們一同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