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6月0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優秀演奏家重要能力是「敏感」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中新社記者 高凱)“真正藝術是所有人情感中都有的,祗要你願意並有能力體會到每一個生命的可歌可泣,那就是最珍貴的藝術出處。”大提琴演奏家王健27日孤身一人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舞台,當巴赫的樂聲響起,一把大提琴掌控了所有樂迷的呼吸與情緒。
    當日演出之前,這位著名音樂家接受了媒體採訪。他直言,優秀的演奏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敏感”。“尤其是對人性善良美好的感受力,能够在聲音當中聽到它的情緒並有所觸動。作為一個演奏家,感受能力應該超出常人的靈敏程度,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把它演繹並傳遞給聽者。”
    王健是當今世界樂壇最傑出的華人音樂家之一。從幾十年前的“中國大提琴神童”到享譽國際的音樂大師,王健極具古典人文氣質的演奏,受到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
    談及“神童”之稱帶來的成長壓力,王健直言所有的事情都是兩面的。“有壓力的同時,它也給我帶來很多機會。事實上我本人不太關注外界怎麼看我。”這位音樂家認為自己的音樂之路始終存在困惑和挑戰,“我很不情願回頭看自己的演出錄像或者聽自己錄製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每一次都是一種折磨,因為每一次都會發現自己手所能達到的,和所想達到的,總是有距離。”王健表示,演奏是一次性的,無可更改,能做的就是不斷看到那個“距離”,不斷調整重來。
    “平時不演出不練習的時候,我就是努力做一個普通人。”在王健看來,真正的藝術在平凡生活中。談到自己日常大量閱讀歷史書籍,王健表示,讀歷史最重要的是讓他感知到,當一個人願意表現出心中的善良是多麼可貴。“我會在歷史中看出相對來說比較真實的人性表達,理解人心的複雜。而藝術要講的,正是這些。”
    2022年年底,王健正式成為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談及當下中國學習古典音樂的年輕人,王健認為“跟從前大不一樣”,“他們聽得多見得多,從某種角度說,他們中間已經沒有在國外學習和在國內學習的區別。互聯網如此發達,學生們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演奏,接觸到最先進的理念、最卓越的技巧。”
    從中國古典音樂的大環境看,王健認為,年輕觀眾越來越多,讓一切顯得欣欣向榮。“很多年輕觀眾喜愛古典音樂,很多家長願意帶小孩來接觸,這對古典樂市場非常可貴,一切充滿了希望。”
    對於華人音樂家在世界古典音樂領域的發展現狀,王健用“超級棒”來形容。“我們有不少藝術家已站在世界的巔峰。”他同時指出,“從另一方面來說,目前這個行業裡的發言權還不在我們這兒。比如在國內出名的音樂家,不一定在海外就能得到相應的認可。而在國外出名的音樂家,基本上在國內也會有很大的名氣。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在這個領域中,發言權還在別人。”至於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王健認為在於時間和積累。
    “我們的古典音樂演出市場儘管發展迅速,但還遠不如在西方那麼悠久。這個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但是我認為以後一定會做到。”
    從自小被稱作“音樂神童”到如今年過半百,音樂已成為王健生命的一部分,“作為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我的價值所在,我很珍惜它。”
    職業之外,王健坦言音樂帶給自己很大的人生安慰,“每一個被音樂徹底打動的瞬間,我會感到所有的人都和我在一起,已經離去的人也在此刻‘回歸’。所有的人在一起,手牽手面對命運,這種力量足以對抗所有孤獨和恐懼。”
    談及曾經多次在返場中選擇的《二泉映月》改編曲,王健說:“每一次聽二胡曲《二泉映月》,我都有種被重重擊中心口的感覺,非常震撼,於是就很想自己把它表達出來。”多少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這一“硬改”出的大提琴演繹贏得了眾多海內外觀眾的喜愛。“在海外演出時,有觀眾甚至專門為聽它的返場而來”,在王健看來,這正是屬於藝術本身的華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