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2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新疆非遺樂器製作工坊「奏」響「致富音」
    【中新社新疆墨玉2月15日電】(作者 喇小飛)走進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喀爾賽鎮巴格其村,不時能聽見輕微的“都塔爾”(維吾爾族傳統彈弦樂器)琴聲,循聲而往,就到了該村的樂器製作非遺工坊。
    進門後,入眼便是一排製作完畢的樂器整齊地懸掛在成品擺放區。工匠們正聚精會神地處理著手中的樂器材料,各種木料、半成品擺放在規定的區域內,雜而不亂。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國家鄉村振興局公佈了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新疆3項案例入選,其中墨玉縣喀爾賽鎮巴格其村樂器製作非遺工坊榜上有名。
    工坊創立人買合木提•夏克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都塔爾”的生產步驟,“切開木板,將木片泡水後烤至彎曲,再將切口依次削平,對接粘連成琴箱,接著製作琴桿和琴頭,將琴箱、琴桿、琴頭安裝起來,用綵帶裝飾接縫,並在琴箱、琴桿和琴頭上繪製圖樣,塗抹顔料,最後安裝琴弦並拉緊後,進行試彈調音。”
    買合木提•夏克是自治區級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2012年創立工坊後,通過“公司+非遺+工坊+農戶”的方式,教村民制琴技藝,並將當地果木原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村民就近就業,穩定增收。該工坊已取得“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資格。
    記者看到,工坊內巴格其村村民海如麗尼薩•巴克爾正忙著製作都塔爾,“我在這裡不僅學會了製作技藝,能製作十多種民族樂器,還有了穩定收入,年收入將近3萬元(人民幣,下同)。”
    隨著鄉村旅遊的紅火,巴格其村樂器製作非遺工坊的樂器賣到了全國多地。“現在工坊一共有20多名村民,年生產樂器7000多件,2022年銷售額達百萬元。”。
    據新疆文化和旅遊廳統計,新疆年銷售額超過3萬元的非遺工坊有74個,各地州市推薦的非遺工坊典型案例7個。
    新疆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四級調研員董燕表示,近年來,為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新疆把非遺保護傳承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推動非遺產業化、專業化,助力鄉村打穩致富根基,讓民眾從中增收致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