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6月1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廣西田陽壯獅非遺傳承人
半世紀堅守冀望重獲生機

    【中新社百色6月12日電】(作者 陳秋霞 林艶華)“‘上刀山’舞獅表演讓上萬名觀眾歡呼喝彩,演出結束後久久不願離場,稱贊我們是了不起的民族。”回憶起20世紀90年代赴德國波恩表演壯族舞獅的場景,李永茂仍激動不已。
    今年74歲的李永茂是廣西百色市田陽區人,出身武術世家,從小愛好習武,24歲踏上壯族舞獅技藝傳承之路,至今已有半個世紀。
    田陽壯族舞獅具有高、難、驚、險、奇、美的特點。數百年來,壯獅技藝傳承從未中斷,並推陳出新,形成“獅子上金山”“獅子過天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雄風”等高難絕技。
    田陽壯獅曾走出國門遠赴德國、澳大利亞、越南等地表演,名揚海內外。
    在多屆中國—東盟舞獅爭霸賽上,田陽壯獅技藝驚艶亮相,吸引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華人前來拜師學藝。
    2009年,田陽壯族舞獅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永茂成為此項技藝文化傳承人。
   “壯獅獅頭道具綉著壯錦,外形活潑可愛,具有濃郁的壯族特色。”
   李永茂撫摸著獅頭說。隨著他的指令,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呈現在記者眼前:一名手持獅珠的引獅者帶路、逗引獅子在梅花樁上施展雄姿,翻滾跳躍,表演各種扣人心弦的造型動作。
    田陽壯族舞獅藝術團訓練基地玻璃櫃裡,陳列的上百個獎牌獎杯展示著舞獅團的輝煌歷史。然而,簡陋的訓練場地,陳舊的道具設備折射出舞獅團從高峰走進低谷,舞獅絕技瀕臨失傳的窘境。
    李永茂說,最輝煌的時候,舞獅團有80多人,如今僅剩下30餘人,而且都是半工半獅或半農半獅。來學獅的人越來越少,平均年齡由過去的20歲左右到現在的30歲左右。
    李永茂坦言,壯族舞獅難度高,沒有固定收入和前景,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學獅,特別是近幾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舞獅團表演次數大幅下降,營收更為慘淡。“選人才難,加上沒 有經費,人才流失嚴重,出現很大的傳承危機。”
    儘管面臨重重困難,年過古稀的李永茂仍苦苦支撐舞獅團,想方設法尋找商演機會,以期擴大名氣,增加舞獅團收入。他還竭力培養兒子李洲文和李洲明接棒成為田陽壯獅傳承人。
    田陽區官方介紹,幾年來,田陽壯族舞獅技藝傳承保護基地在李永茂的帶領下,舉辦舞獅培訓班,全縣民間舞獅團17支,壯族童獅隊4支,舞獅隊伍人員達1000多名。李永茂和李洲文深入中小學校開展舞獅文化進校園培訓,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我們在學校裡物色舞獅好‘苗子’,讓這項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瑰寶傳承下去。”李洲文說,他的兒子上小學,他希望兒子也愛上舞獅,學習舞獅。
    “90後”黃文憲十歲開始師從李永茂。學習舞獅很辛苦,也很難,受傷是常有的事兒,但因為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黃文憲選擇堅持。他還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發佈舞獅表演場面。“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歡壯族舞獅。”
    訓練基地兩側懸掛著“傳承 弘揚 發展”“奮鬥 拼搏 發展”兩組大字,鼓勵李永茂和他的徒弟們繼續堅守並將這項壯族奇技發揚光大。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