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2月2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在數字時代中國電影特效人才是這樣如何煉成的
    【中新社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 許婧)如果前些年提到特效電影的關鍵詞是美國進口大片的話,那麼2019年以來,隨著《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的上映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加上今年《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明日戰記》上映、《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春節,讓大家對包括科幻電影在內的中國特效電影之未來充滿期待。
    近年來,中國特效電影發展非常快,一大批精品國產特效電影大片上映,其中,奇幻電影、動作電影和科幻電影是對特效技術應用較為集中的電影類型。《刺殺小說家》《捉妖記》《尋龍訣》等系列影片是近年來奇幻類型的重要電影作品;《戰狼》《紅海行動》《長津湖》等戰爭動作題材影片,場面氣勢恢宏,備受矚目。中國特效電影有這樣的表現來之不易,接下來, 如何不斷持續發展和前行值得關注。
       無可否認,儘管近年中國特效電影數量喜人,但真正做特效電影的團隊不多,人才匱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中國電影特效製作人才培養還處於探索階段。”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執行院長何小青直言,中國電影特效製作人才培養有官方政策支持,有專業院校和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共同發力,但也面臨人才流失等的挑戰,比如因與遊戲特效部門高度重叠,大量人才被遊戲公司高薪挖走。
    深耕電影人才培養多年的何小青發覺,專業院校教學較側重於電影專業知識和電影藝術素養的培養,輕于影視新技術的引入;職業培訓機構側重技術技能的掌握,缺乏對藝術審美的培養。
    事實上,5G、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著中國電影產業變革。特別是LED虛擬製片的出現,改變了電影的製作方式。
    數字時代電影特效製作的人才培養與傳統的電影製作人才培養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知名舞美設計家、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韓生說,中國電影特效人才培養,實則涉及電影藝術在當代文化生態下的整體發展,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絕不僅是一個行業能涵蓋,也並非單一學科所能完成的。
    艾美獎獲得者Igor Lodeiro曾在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工作16年,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功夫熊貓》《馴龍記》等。在他看來,當下行業需求非常大,且技術更發達,能够幫助實現更複雜的製作,“技術可以助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客戶的要求。”
    “電影是藝術和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每次科技變革都推動電影創新發展。”何小青說,除了藝術層面,超一流的特效也是電影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虛擬拍攝、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有望帶領中國實現電影科技領域超車。同時,中國電影製作人員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但與掌握最先進數字技術的好萊塢電影製作團隊相比,中國電影市場內還缺乏熟悉國際電影工業規範、掌握電影製作全流程和前沿電影技術的高素質電影人才。“我們亟需的,是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準的藝術和技術相結合,適應數字時代創作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從技術藝術、市場與營銷、創意三個層面發力,才能製作出數字時代的電影精品。”何小青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