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4月0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雙減」助推京劇等文化「進」校園
     【中新社銀川3月27日電】(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京劇、剪紙、紮染、繩編……隨著“雙減”政策落地,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紛紛走進中小學生課堂,成為課後服務的“主陣地”。“百花齊放”之下,中國學生的課堂有了新變化。
    “今年是中國虎年,大家跟著老師一起用手中的剪刀剪出小老虎窗花。”在剛剛過去的週五課後服務時段中,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健康城分校三年級五個班的20餘名學生自願報名,跟著剪紙非遺傳承人學習剪紙技藝。據該校副校長王艶介紹,在課後延時服務中,該校邀請剪紙、繩編等多個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瞭解非遺文化的同時增強動手能力。     “學生們對非遺文化的喜愛程度遠超想像,他們還自發成立興趣小組,將每個人的作品貼在班級文化牆進行展示。”無獨有偶,在銀川市興慶區第二小學,每天下午4點半後,獨具特色的紮 染、悠揚婉轉的葫蘆絲、韻味十足的民族舞……各色社團相繼展現才藝,歡聲笑語之間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1年1月,中國教育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什麼、進多少、如何進”的問題強化了頂層設計。
    在寧夏,各地學校以傳統文化、傳統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活動抓手,除在本校語文、美術等老師的指導下,還聘請當地技藝大師、非遺傳承人為學生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把實踐活動與課後服務相結合,將傳統文化課引進課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同時,寧夏各地學校還逐漸探索出通過城鄉師生互換角色來縮小差異性的有效手段。對於缺乏資源的鄉村學校,縣區、城鎮一級學校的美術、音樂老師會以“走課”形式為學生帶去新課程。
    “我們每週會通過視頻連線為學生上兩節網課,但美術需要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所以我還會抽時間帶著美術工具為學生們進行面授。”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中心小學白麵民族小學的美術老師劉飛告訴記者,他每週會去距離工作地點5公里之外的蘭大灣教學點等地為學生送課,“繪畫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我也在走教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美術天賦的孩子,面對面的交流遠比機器交流更有溫度。”劉飛說。
    興慶區第二小學副校長孫慶齡的觀點與劉飛一樣,她認為,在課堂之外、教材之外、書本之外,也要拓展管道載體,構建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發展的多元支撐體系。
   “傳統文化進校園,是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其內涵。我們希望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引起家長及社會的關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潤心、入心。”孫慶齡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