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2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銀河系約130億年前形成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孫自法)銀河系有多大年紀了?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北京時間3月24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天文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論文指出,銀河系可能經過了不同的演化階段,其起點是約130億年前盤族恒星的形成。
    這一重大天文研究結果來自對近25萬顆恒星年齡的精確計算,由德國馬普天文研究所向茂盛博士和漢斯•沃爾特里克斯(Hans-Walter Rix)教授合作完成。他們基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和歐洲空間局天體測量衛星蓋亞望遠鏡(Gaia)的巡天觀測數據,獲取迄今最為精確的大樣本恒星年齡信息,按照時間序列清晰還原銀河系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形成與演化圖像,改寫了人們對銀河系早期形成歷史的認知。
    為研究銀河系的形成歷史,這兩位天文學家從望遠鏡巡天數據中鑒定出約25萬顆處於亞巨星階段的恒星,其空間體積佔到銀河系的一大部分。他們估算出這些恒星的個體年齡為15億年到138億年不等,隨後研究確認並表徵了盤族恒星和暈族恒星中不同結構元素的起源,其結果顯示,銀河系厚盤的形成在約130億年前就已開始,祗比宇宙大爆炸晚了8億年。
     最新研究表明,從時間上看,銀河系的集成和演化歷史分成兩個明確的階段,從130億年前到80億年前的早期階段和80億年前至今的晚期階段,早期階段形成銀河系的厚盤和銀暈,晚期階段形成銀河系薄盤。《自然》同期發表美國天文學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認為,該研究中恒星的年齡、構成和運動反映了銀河系形成時的動態過程,更多的數據將帶來更大的銀河系恒星樣本量,讓人們對銀河系形成的理解越來越清晰。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表示,本次銀河系起源演化研究中,郭守敬望遠鏡發佈千萬量級的恒星光譜數據,成為數字化銀河的基石,蓋亞衛星則提供14億顆恒星的位置和移動地圖,這樣的“珠聯璧合”為天文學家追溯銀河系的集成和演化歷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得益於郭守敬望遠鏡銀河系巡天及國際上其他巡天項目的開展,獲取大樣本恒星的年齡已在過去幾年內逐漸成為現實,為開展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歷史研究跨出標誌性的一步。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