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3月1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馮驥才:要搶救文化遺產
    【中新社天津3月11日電】(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文化遺產搶救的價值和意義不是個人的,是民族的,是未來的,因此我必須要為後代做這件事情。”中國知名作家馮驥才今年80歲了,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談及文化遺產搶救的20多年工作經歷,他依然初心不改:“如果回到60歲,我還是會做這件事。”
    馮驥才,1942年出生於天津市,當代知名作家、書畫家、社會活動家,曾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2003年他發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2009年建立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中心。為籌款保護民間文化,馮驥才已記不清那些年自己賣了多少幅畫。談起這段經歷,他一言以蔽之:“賣畫救不了民間藝術。”現在整理出來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其中國家級名錄1300余項,被其餘三級名錄收錄的文化遺產達幾十萬項。這麼多文化遺產,賣一點畫能起到什麼作用?”馮驥才說,“但是我知道它起到一個作用,就是喚起人們思考:馮驥才為什麼要賣自己的畫?(保護文化遺產)到底有多重要,讓他非要賣掉自己的畫?”
    回想起在蘇州博物館賣畫的經歷,馮驥才感慨萬千,“那些畫被摘走了,我有一種家徒四壁的感覺。當時有種悲壯感,後來我說了一句話,我說我喜歡自己做的事情裡有一點悲壯感。作為一個男人,我覺得這種悲壯感可以鼓舞自己,我把我的心給了大地”。
    回顧這段經歷,他毫不後悔:“如果現在讓我回到60歲,我還是要放下小說,到保護文化遺產的現場去。況且,現在文化遺產保護還在不斷出現新問題,還有大量的事情沒有做。”
    現任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仍致力于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作。他將更深邃的思考和更長遠的計劃付諸現實,研究院成為中國最早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學科建設的單位之一。
    “如果說前20年我主要做的是文化遺產的保護性搶救,我今天要做的就是科學保護。”馮驥才說,通過一代人的努力把文化遺產搶救下來了,“但是我們現在沒有保護的標準,沒有規範,沒有專業的人才……我仍然不放心,所以在大學必須開啟這樣的非遺學的學科教育。”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教研部內設有三個國字號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承人口述史研究所。這三個中心是全國  性專項的研究機構,也是學習和實踐的學術基地,自2002年以來已有40余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這裡完成學業。
    “非遺的專業教育必須要進入高等教育的體系裡來,做這件事情跟文化遺產保護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我仍然堅持要做。”馮驥才說。
       有了繼承人的馮驥才可以稍微輕鬆一下,重拾鍾愛的寫作和繪畫。近日,他的兩部新作——全彩圖文隨筆集《畫室一洞天》和中短篇小說新作集《多瑙河峽谷》出版發行,受到各方關注。
       “我的心理年齡,包括身體的感覺仍然是50歲到60歲之間,依然保持著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度,還是熱愛文學,熱愛文字的審美創造,熱愛筆墨丹青……還是喜歡這些東西。”馮驥才說,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人生、對命運,對人、對很多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祗有你活長了,把生活的各個面都看了,人生感受才可能會更豐富,才可能更深厚。”
         80歲生日這天,馮驥才特意和105歲的母親一起吃了碗麵。他說:“這碗麵是特別意味深長的,說不准會讓我有所觸動寫篇散文。因為母親今年105歲了,我80歲的人還能看著自己的媽媽,太難得。”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