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11月2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留華美國學生安明遠說
中國文化陪我一生美妙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楊士龍 胡友松)美國人斯蒂芬·阿利(中文名安明遠)今年70歲了,他的中國語言文化之旅可以用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安明遠是華盛頓特區弗利爾美術館和阿瑟·姆·薩克勒美術館主管中國書畫的副館長。日前,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我幾乎可以閱讀所有漢語文本,也能辨別各種風格的筆跡,因為在館裡我需要譯解題跋、書法作品和藏家印章。」
    「我專心研究繪畫和書法的技巧,摹寫畫作上的文字,添加標點、翻譯和註釋。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種生活。事實上,中國文化陪伴我的一生,這種感覺太美妙了。」安明遠說。
    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熱愛貫穿安明遠的一生。「16歲時我就嘗試借助字典翻譯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如今我已經學了一輩子中文。只要有機會我就讀中國的古詩,多年累積下來我的文言文功底相當過硬,不過學無止境嘛。」
    得益於1978年10月中美簽署的學術交流相關協議,安明遠成為1979年至1980年首批來華留學的八名美國學生之一。
    作為首批跨越中美間「橋梁」的使者,安明遠自感責任重大。「當時我們就想,要認真履行好自己的使命,我也希望兩國的關係能越來越好。」
    在赴華的航班上,他為自己起了一個「非常中國」的名字——安明遠。他選擇姓氏「安」,寓意為和平、安寧。
    來華後,安明遠到南京大學深造。談及當時的中國,安明遠感嘆說和現在比完全是兩個樣。「那時的火車速度慢,街上也很少有中國人能夠用英語自如交談。而現在,城際交通快得讓人難以置信,在商店購物也總能遇到英語流利的人,我必須為這些改變點讚。」
    「從那時起,我一路見證中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安明遠說,「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一直以來,中國政府的目標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從1979年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成就令人震驚。」
    雖然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但在安明遠看來,在文化領域,「中國一直是中國,某種程度上講,古代哲學家推崇的基本核心原則仍在持續影響著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等原則依然值得堅守,如今也完全適用。」
    安明遠高興地表示,如今他見證著中國正在形成「一個更大的文化信息矩陣」。懷著促進中美文化雙向交流的信念,安明遠曾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地的中國專家密切合作。「我們會一起聊天,交換看法,會把遇到的問題或看到的圖片發給對方,共同討論。
   我想讓處在中美兩種不同文化中的人彼此增進了解,這就是我的工作。」
    談到中美關係發展,安明遠說:「我的觀點是,在個人層面我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堅守本職工作,盡可能地保持開放的態度,相互建立、維持坦誠的溝通。」
    安明遠認為,美中彼此間的良性競爭有利於相互發展,而競爭之下的合作與交流更加重要。他說,1979年至1980年自己參加的中美教育交流項目就是 「一次特別有意義的經歷」。
    「這個項目實現了兩國人才互通。我仍然和許多當時在中國以及後來到中國的外國朋友們保持著聯繫,大家都從中獲益匪淺。這次經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把我們引向嶄新、積極的人生方向。」
    安明遠說,他很快就要退休,但他期待今後還能有機會重返中國,在中國待上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