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8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亞籍音樂人馬星星在上海
學小提琴實現她的交響夢

    【新華社上海8月16日電】(記者許曉青 黃揚 車雲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漢語是我前幾個月才剛剛知道的。這句話太棒了!‘星星’是我的名字,我覺得自己的一半已經是中國人了!」
    28歲的亞美尼亞籍音樂人阿斯特麗德·波戈相,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馬星星。為跟隨中國的高手學習小提琴,她16歲就來到中國,從求學到工作,在上海這片土地上實現了她的「交響夢」。
    從小喜愛花木蘭的故事和成龍的電影,馬星星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給了中國上海,而今她已是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助理。
    每當遇到陌生人,馬星星會這樣介紹自己:「我姓馬,名叫星星,是天上的星星,不是動物園裡的猩猩。」她的語速不緊不慢、略帶風趣。在上海的外國青年中,中文流利的馬星星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通」。
    2009年,馬星星從家鄉亞美尼亞到中國來學習小提琴。據她回憶,母親也有些不捨,但依然支持女兒,畢竟遙遠的中國,對星星來說,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神奇之地」。
    「那時上海街頭能說流利英語的人還不多,而我自己也只掌握了‘高中畢業水平’的英語。就這樣來到上海,要與人溝通還有一些困難,所以下定決心要學好中文。」她回憶道。
    讓星星覺得特別溫暖的是,從16歲到28歲,她一路走來,都在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交響樂團周邊的音樂街區生活,儘管初到上海時語言還不太通,但她行走在復興中路、汾陽路等街道上,總能見到面帶微笑的環衛工人、熱情的便利店售貨員,他們總是給予這個亞美尼亞女孩各種支持。
    「天雨路滑,注意保暖!」「慢慢走,穿高跟鞋小心!」這是星星學琴之餘,在上海街頭巷尾收穫的溫暖。
    「那些叔叔阿姨,每天的生活很單純。他們除了為街面保潔,還聚在一起聊天、大笑。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就覺得這座城市真的很溫暖。大家都是這麼簡簡單單,要過好每一天。」星星說。
    從求學到工作,星星開朗的性格,對她快速掌握中文會話技巧和提升琴藝都有幫助,她花了幾年時間迅速提高中文水平,同時她的演奏水平和社交能力,也獲得了專業團體的認可。
    2017年,就在星星獲得上海音樂學院碩士學位準備學成回國時,中國針對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的政策有了新突破。這年1月,中國多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允許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和境外高校外籍畢業生可申辦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和外國人就業證。
    星星說,在過去,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高校畢業後,一般要先回到自己的國家,有了工作經歷後,才能再到中國就業,而就在那一年,對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直接留在中國就業,有了新政策。「這太合適我了,我就想這是多么好的安排,我要留下來!」她感慨道。
    獲聘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助理後,星星發揮個人特長,在各類國際文化交流中嶄露頭角。「可以說在樂團,她非常特殊、非常閃亮。」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星星非常熱愛中國文化,也喜愛中國美食。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生活的國際青年,她運用自己跨文化的優勢為樂團工作。她還關心中國的發展,參與很多公益活動,奉獻自己的愛心。我們都覺得她是上海人,太親切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時正在度假的星星熱切期盼回到中國。2020年秋,她經過長途旅行和嚴格的防疫隔離後回到上海,與樂團的夥伴們重逢。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特別在疫情肆虐時,星星覺得自己所從事的中外交響樂文化交流工作變得更有意義。無論是線上直播,還是室內或室外演出,她對自己負責的業務項目傾盡全力,精心策劃、踏實跟進。
    今年夏季,恰逢新舊兩個音樂季的交替,星星依然忙碌。比如,為上海夏季音樂節張羅幕後工作;又比如,為正在舉行的第三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籌備線上直播等環節。
    在上海交響樂團,除了馬星星,還有來自俄羅斯、意大利、韓國、美國的10多名外國青年音樂人,他們與中國青年樂手一起互學互鑒,既收穫友誼,也共同成長,實現了彼此的青春「交響夢」。在中國一些城市,不少樂團近年來也開始聘請外籍青年演奏員。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