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8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台灣電影教父」李行曾致力推動兩岸電影交流
    【香港中通社8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20日證實,台灣知名電影導演李行19日晚因心臟衰竭在台北病逝,享年91歲。台媒稱,李行影響台灣電影深遠,縱橫影界70載,被譽為“台灣電影教父”,他一生都在為電影付出,並致力推動兩岸電影交流。
    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年出生於上海,來台後進入台灣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就讀。他曾於自立晚報擔任文教影劇記者,並參與電影《永不分離》、《罌粟花》等片演出。
    李行1958年與他人聯合執導《王哥柳哥遊台灣》,不只是他的首部長片,也開啟他的閩南語電影時代。1963年李行與導演李嘉合導彩色片《蚵女》,是台灣自力拍攝的首部彩色劇情長片,之後還有《養鴨人家》等,則是一系列健康寫實電影。1965年,李行拍攝瓊瑤電影,從《婉君表妹》、《彩雲飛》到《心有千千結》等片都獲佳績,也掀起瓊瑤小說改編風潮。
    李行曾憑藉《養鴨人家》、《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3次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更有7部作品問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李行的創作堅持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擁護傳統道德與家庭倫理。
   他在電影領域書寫中國歷史、中國美學和中國人故事,在探索電影民族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李行也捧紅許多知名演員,像甄珍、柯俊雄、秦漢、秦祥林等人。為表彰他對台灣電影的巨大貢獻,1995年第32屆金馬獎授予他終身成就獎。
    李行留下50餘部作品,除了是台灣“健康寫實主義”電影的開創者和台灣電影半個多世紀的見證人,也為推動兩岸電影交流不遺餘力。
   1990年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成立,李行被推選為首任主席,當年他率台灣電影代表團應邀到北京,使得隔絕40年的兩岸電影人重新團聚;1991年組團參加大陸金雞百花獎活動,為台灣電影界首次參與大陸影展;1992年李行和香港電影導演會會長吳思遠共同努力,在香港舉行了第一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1993年續任金馬執委會主席,促成大陸電影人組團來台參加金馬獎,將金馬獎的格局擴大到整個華語圈。
    2009年起,李行發起成立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創辦兩岸電影展,每年組織海峽兩岸優秀電影展映活動,為兩岸電影合作奠下良好基石。
    李行從事電影創作30年,促進兩岸電影交流又是30年,他的電影人生,幾乎可以和台灣電影的歷史畫上等號。晚年拄著拐杖,李行仍積極參與電影活動,對電影的熱忱從未改變,他曾說道:“我是台灣電影的終身義工,有生之年都希望為台灣電影奮鬥。”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