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8月2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舉辦十年「水立方杯」中文歌賽深入僑心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中新社記者 吳侃)“我雖然他鄉生,世代不變中國根,黃皮膚、黑眼睛,烙印不變中國人……”2011年,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舞台上,美國華裔歌手黃一憑藉原創歌曲《我是ABC》,獲得首屆“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金獎。
    自2011到2020年,十年來,由北京市政府僑務辦公室聯合北京相關單位舉辦的“水立方杯”中文歌賽已深入僑心。當下,2020“水立方杯”中文歌賽正在推進。中新社記者採訪了多位海外賽事組織者,暢談他們的“水立方杯”記憶。
從小舞台到大舞台
    回憶起2011年舉辦首屆“水立方杯”中文歌賽美國華盛頓選拔賽的情形,美國大華府北京同鄉會榮譽會長黃雷仍歷歷在目。
    “當時我們沒有經費租場地,自己搭了一個很小的舞台,沒有燈光設備,舞台四面都是水泥牆;也沒人報名,我們挨家挨戶去敲門,才說服40個孩子來參賽。”黃雷說。
    經過幾年的用心辦賽,更多的人瞭解了“水立方杯”。“更可喜的是,原本祗聽美國嘻哈和搖滾音樂的孩子們,發現了中國歌曲的魅力,學中文的自主性也提高了。”
    如今,比賽場地從辦公室變成了美國華盛頓教育園區的劇場,活動經費由冠名商讚助,華文媒體全程報道賽事,選手們每年專程從美國各州趕到華盛頓海選,2019年的參賽人數超500人。
    黃雷說,現在孩子們每年初就關注比賽,甚至常年訓練和準備。“舞台大了,歌聲響了,同路人多了,‘水立方杯’在海外已成為有號召力的文化品牌,也是華裔青少年瞭解祖(籍)國的好平台。”
    從寫中文名到唱中文歌
    “十年前,我們在印尼推動華文教育還比較困難,聽到‘水立方杯’比賽將舉辦的消息,我們當即決定承辦印尼賽事,希望幫助華裔孩子們學中文。”印尼雅加達華文教育協調機構執行主席蔡昌傑說。
    2011年6月,首屆“水立方杯”印尼選拔賽舉行,按照要求報名表上必須填寫中文名,但很多選手卻不知道自己的中文名。
    “印尼的華文教育中斷了30多年,很多華二代、華三代都不懂中文。”蔡昌傑說,“水立方杯”在印尼經歷了很難的一段時間,第一年1000人的觀眾席,祗坐了不到100人。
    後來通過與當地華文媒體、合唱團合作,“水立方杯”逐漸成為華僑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每年印尼全國十餘個省、市都會遴選優秀選手參賽,決賽門票總是一搶而空。
    “從‘水立方杯’舞台走出來的印尼選手們,從不知道中文名字,到會用簡單的中文交流,有的已經能講流利的中文。”在蔡昌傑看來,“水立方杯”激發了華裔青少年學中文的興趣,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承。
    不變的“水立方”情結
    “8年前,‘水立方杯’首次在南非舉行,那時我是台下的觀眾,在異國他鄉能聽到熟悉的家鄉曲調,特別親切。”旅居南非的僑胞張大雨說。
    張大雨2003年赴南非求學,後就讀于約翰內斯堡金山大學音樂系。熱愛音樂的他從2012年開始關注“水立方杯”,卻因為“超齡”當了5年的觀眾。
    直到2017年“水立方杯”設置了成人組,張大雨終於報名了,他憑藉一首《暗香》獲得約堡賽區冠軍並參加北京總決賽,獲成人組銅獎。
    “最近兩年我開始參與辦賽,負責找場地、調音響,幫選手選歌、排練、走台等。”
    從台前轉戰幕後,張大雨對“水立方杯”的熱情卻絲毫未減。
    他說,“水立方杯”的陪伴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立方杯’也已成為橋樑紐帶,拉近海外僑胞與故國家鄉的距離。”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