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8月2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穗珠村「迎七娘」
拉開乞巧節帷幕 

    【中新社廣州8月21日電】(作者 王堅 楊靜)“珠村大祠堂,要擺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兒換靚裝……”這是清末民初廣州珠村舉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生動地記錄了舊時珠村乞巧節的盛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21日,廣州天河區珠村明德堂裡張燈結綵,“巧姐們”興致勃勃前後張羅,濃濃的七夕氛圍縈繞四周。
    當日,位於珠村祠堂中庭的乞巧供案上,上百件微型工藝品爭奇鬥艶,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傳統的米花、谷花、齋塔、牌坊、鵲橋等作品散發著濃濃農耕氣息外,今年還增加了“致敬最美逆行者”“垃圾分類靠大家”等具有新時代氣息的主題作品,讓現場的市民遊客眼界大開。
    廣州珠村“迎七娘”通常在農曆七月初一舉行,即迎接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七仙女下凡,表達對七仙女的虔誠之意,同時為親朋祈求生活幸福美滿、工作順利等,是珠村特有的習俗,也是乞巧節前的民間開幕禮。
    當日10時許,“迎七娘”儀式正式開始,祠堂內青煙裊裊,“巧姐們”準備好香案、供台、火盆等用品準備行禮。
    聞訊而來的市民遊客們爭相圍觀,不少市民還拿著相機尋找最佳拍攝點。在優雅的古樂伴隨下,兩位主禮嘉賓踱步而出,“玉女”們手捧瓜果餅酒,姗姗而來。
    獻禮敬茶、焚香祈禱,傳達虔誠祈福之音、營造天地諧和之境,熱烈祥和,寓意深遠,充分體現自古以來中華女性對心靈手巧、勤勞智慧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嚮往和追求。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我每年都會過來參加。”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自15年前廣州開辦乞巧文化節後,他每年都會過來參加,並幫家人和朋友祈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傳統的擺七娘、睇七娘、拜七娘、七夕遊園等線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面臨新的挑戰。
        “既要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不斷、質不變,又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疫情對傳統文化帶來的衝擊。”廣州市天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今年珠村乞巧節取消了聚集性的動態七夕遊園、七娘飯活動,但保留靜態的擺七娘、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展覽活動,並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動模式;同時,還將以往的六台乞巧供案濃縮在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場所——珠村明德堂進行展示。
    此外,乞巧節期間,除了在珠村明德堂持續開展擺七娘、拜七娘等傳統活動外,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也向市民免費開放,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以乞巧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將通過實物與數字場景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再現乞巧春秋的歷史與傳承。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