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4月0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國務院公告今舉行全國哀悼活動
表達對抗擊新冠而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深切哀悼
 
    【中新社北京4月3日電】(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中國國務院3日發佈公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在此期間,中國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下半旗是一種國家行為,代表一個國家對逝者的尊重;全民默哀,是社會公眾對逝者誌哀的最高禮節。全國性哀悼活動正值傳統節日清明節,對中國人而言,這個日子意味著慎終追遠。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此間學者認為,中國人在清明節以國家名義哀悼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有多重含義。
  首先,舉國哀悼,意在表達對逝去生命的哀思、哀痛和尊重。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4月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累計死亡病例3322例。包括白衣戰士、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幹部等多個群體在內,很多人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
  中國國旗法規定,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表示,中國以下半旗、全民默哀的形式紀念逝去的每一位普通而又尊貴的生命,體現了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逝者英靈不遠,對他們的哀思、哀痛和尊重必當長存。每一個生命都同等寶貴,每一位罹難同胞都是五星紅旗下不可或缺的一員。”
  其次,舉國哀悼,意在感謝包括逝者在內每一位普通民眾的犧牲和奉獻。
  湖北和武漢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逝者人數最為集中。湖北省政協委員、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向中新社記者表示,10多天前他就已注意到,一些湖北網友以及他身邊的不少政協委員同事在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的呼聲。中國官方及時作出以國家名義哀悼逝者的決定,體現對民意的尊重,更體現對包括逝者在內普通民眾犧牲奉獻的感謝與感激。
  “對武漢人來說,此次哀悼活動尤為重要。由於新冠肺炎人傳人,很多人在親人逝世的時候,沒有能够好好地送別。舉國誌哀,無論對逝者還是生者都是一種慰藉。中國人銘記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共同保存一段重要的國家記憶。”葉青說。
  舉國哀悼,對全國來說也是一次情緒“療愈”。疫情突如其來,從春節到現在不少人的心裡都積累了一些壓抑情緒,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清明節很多地方暫不允許現場掃墓。常健認為,“集體哀悼逝者,對每一位中國人都是釋放情緒、緩解壓力、撫慰傷疤的過程”。
  再次,舉國哀悼,意在啟示人們更好地面向未來。
  中國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這是付出沉重代價和巨大犧牲才得來的成果,極為來之不易。面向未來,人們必須認真對待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問題,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推動社會進步。
  “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最寶貴的國家財富”,常健指出,中國必須努力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彌補國家儲備體系的不足、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佈局,通過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隨著境外疫情加劇蔓延,中國要在打好“國門保衛戰”的同時,力所能及支援他國抗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中國是最早經受疫情衝擊的國家,是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舉國哀悼逝者,也是在提醒國際社會,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都是疫情受害者,應攜手共同戰疫,沒人能獨善其身。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2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百萬,死亡病例超過5萬。
  “中國正與國際社會同呼吸共命運,向疫情嚴重、有需要的國家伸出援手,守望相助。無論是此刻共同戰疫,還是後續推進其他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這都是國際社會應秉持的一種未來觀。”阮宗澤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