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3月1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殷墟甲骨文中
已有疫疾記載

    【新華社鄭州3月12日電】(記者桂娟 雙瑞)隨著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不少國家和地區受到影響。事實上,人類與疫疾的鬥爭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關於疫疾的記載。
    「病疫猖獗之際,殷商時期的人們既有非理性的巫術祭祀,也通過國家行政防控應對手段、社會群體群防形式、個人鍛鍊活動等,積極抵禦病毒侵害,而且約定俗成演繹出許多預防癘疫傳播蔓延的社會風尚習俗。」
   甲骨學研究領軍人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說。
    位於河南安陽殷墟小屯西地的一個灰坑中,曾發現一塊記載商王疑似得了疫疾的牛肩胛骨。卜辭原文是:「乍 (疫),父乙 ,妣壬豚,兄乙豚,化口……」意思是疫情突發,為眾人禦除癘疫舉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行事。這被研究者視為中國最早的關於疫疾的文字記載。
    據宋鎮豪考證,出土的甲骨文已發現50多種疾患的記載,這些疾病基本上都有詳細的卜辭和解釋,可以看出商代人對於疾病的畏懼。他認為甲骨文中稱病患為疾,通常直接稱「疾某」,如疾首、疾耳、疾目等,根據患者的病發症狀或病灶所在部位診斷辨別,正如現代醫學分科,說明醫學已達到相當高度。
    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時期,人們對於突發性癘疫已有一定的認知。尤其是群體性突發疾疫,在甲骨文中有所反映,商王武丁時期的兩版卜辭,就是關於疾疫的文字記載。
    甲骨文中記錄的應對疾疫措施,有占卜、祭祀等消極療法,也有針刺、疚療、隔離等積極療法。宋鎮豪表示,甲骨文所言「亡入,疾」,與「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舍空邸第」都是講的隔離措施,說明當時並非無所作為,已經有了隔離防控疫情及禁止謠傳以免造成人心惶惶不安的應對手段。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