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2月0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婦聯:增綠化空間營造舒適城市
    隨著澳門城市高速發展及人口增長,據資料顯示,近年來本澳的公園綠地面積以及人均綠地面積不斷減少,居民的休閒生活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當中尤以澳門半島最明顯。婦聯副理事長何凱玲指,公園綠地空間不但能夠豐富社區內居民的日常生活,亦能促進兒童成長及認知能力發展,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因此,建議政府未來多利用土地資源或空間,在社區內興建及規劃更多公園綠地及公共空間,例如適合不同族群使用的開放式空間,為居民生活、為兒童成長營造舒適城市,共同建設澳門美好家園。
    何凱玲指,近年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優化及建設公共休憩場所,如正開展工程中的白鴿巢公園以及計劃興建的孫逸仙大馬路休憩區,但由於澳門面積小,加上人口不斷上升,導致本澳綠地面積缺乏增長空間,人均綠地面積正逐年下降。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8”數據顯示,本澳市政署管轄的綠地總面積約為七百一十萬平方米,與四年前相比,減少約一百六十一萬平方米,其中超過六成(約四百三十一萬平方米)的綠地面積位於路環,澳門半島只佔約一成五(約一百零六萬平方米);此外,人均綠地面積方面,二○一八年為每人十點六平方米,高於現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九平方米城市人均綠地面積,另外聯合國兒童基本會亦曾指出,公共空間的利用規劃,須考慮到用家的可達性及鄰近性,尤其是兒童,確保社區內每名居民可以通過步行或公交服務前往公園及休憩區。但她表示,若按區域劃分,澳門半島區居民的人均綠地面積只有兩平方米,遠小於路環及氹仔區面積。一直以來,澳門以作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的,打造宜居的優質生活城市,但是受自身地理條件所限,能供市民大眾使用的公園綠地變得相當珍貴,尤其在人口密度較高地區,人均綠地面積更是少之有少,例如花地瑪堂區及花王堂區一帶,期望有關部門能持續完善區內公共空間建設,優化本澳公園及休憩區,同時考慮利用收回閒置土地,建設臨時公園及休憩區,藉此增加居民休閒活動空間。
    另一方面,何凱玲認為,當局亦可從“垂直”方式著手,在興建公共房屋,或承建商在興建大廈住宅時,在大廈平台或天台預留一定面積作為綠化空間,開放給區內居 民使用,同時,亦可參考石排灣的天台休憩區,在本澳其他政府建築物,例如沙梨頭社區綜合大樓、下環街社會服務綜合大樓以及舊祐漢熟食中心大樓興建天台花園,讓區內市民能享受完善的社區配套,進一步提升澳門的城市綠化水平。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