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5月0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安陽漁洋村守望
六千年村落文化

    【新華社鄭州5月2日電】(記者桂娟 史林靜)五一假期,安陽縣漁洋村迎來了不少觀光客。
    安陽殷墟西北22公里處的漁洋村裡有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院子東廂房的玻璃櫃裡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物件,有仰韶陶片、龍山卜骨、漢代耳杯、商代陶鬲、明代青花……這些文物帶著不同時代的記憶,排列成一條時間的河,從仰韶一直到明清。
    房子的主人叫龍振山,今年73歲,這間四合院既是他的住所也是漁洋村文化博物館,裡面存放的3000多件文物全部來自漁洋村腹地。小村6000年來的發展和演變,在此留下了印記。
    被當地人稱為「土博士」的龍振山言語並不多,但說起這些幾千年前的瓦當和陶片,便滔滔不絕。1974年春,28歲的龍振山正和村裡人栽蘋果樹,無意間挖出了一些破碎陶片和陶坯。
    「很多人看完就撇下了,因為這種東西在漁洋並不稀罕,過去刨地、蓋房也常有人挖出來。」龍振山說,這些陶片滿是土銹,上面刻的花紋簡單別致。他彎腰把陶片和陶坯收了起來,這一彎腰,讓他跟古物結下了40多年的緣分。
    「無論誰家犁地、蓋房子我都會去,總能翻出點什么。」龍振山說,後來,村裡人知道他在收集這個,碰到片磚只瓦也都拿給他。
    保存的古物越多,龍振山就越想知道它們的來歷。1978年,龍振山開始學習研究。有了一定的考古知識後,收集的文物種類也多了起來,不再只是陶片,還有卜骨、石器、陶紡輪、陶魚墜、骨箭頭等。
    整理記錄、查閱書籍、推定年代……每得到一件東西,龍振山都會記下發現的時間和地點,並畫出詳細的圖示。
    這些幾十年來蒐集整理的文物經考古專家分類斷代,將中國文明史的各個時期連了起來。在這間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間裡,我們的步履從當代開始,「途經」清、明、元、宋、北齊、東魏、漢、戰國、商、下七垣、龍山時代,最終止步于仰韶時代。
    考古學者唐際根曾3次考察漁洋村,對這塊不到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歷史文物感到驚喜,在他看來,這些文物遺存,形成了罕見的「六千年不斷代村落文化」。
    如今,很多老屋已經殘破,但仍有十幾棟房屋被保存下來。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門檻上刻著的瑞獸,門楣上寫著的「持忠恕」「致中和」「耕且讀」等字牌,依舊低述著歷史。「由於此前沒有進行有意識和有效的保護,漁洋村的地上遺存損毀嚴重,很多都只剩下斷壁。而地下文物,參觀者也不一定能了解其價值和意義,給今後的開發利用帶來難度。」漁洋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富印說,如何將村落文化挖掘好、研究好、保護好是目前的一個難點。
    隨著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這個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有了新機遇。結合當地優勢資源,駐村扶貧工作隊整理、挖掘、總結出了漁洋村六千年華夏村落文化、明清民俗建築等文化品牌。
    「最近幾年,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來村裡參觀。」王富印說,村裡專門成立了漁洋文化宣講團,義務為遊客講解。
    「你看這墻上有鑿了孔的拴馬石,這是當時的讀書人或官宦人家拴馬的地方。」60歲的退休老教師郭金慶是文化宣講團的團長,作為土生土長的漁洋人,村裡的每一處老宅他都如數家珍。「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都要分享出去。以前我們沒意識,現在碎磚碎瓦都是寶。」郭金慶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