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2月2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全民狂歡「鬧」元宵
賞花燈看舞龍舞獅看戲為新春添熱鬧
    【中新社杭州2月19日電】(范宇斌)元宵節,行至高潮的“中國年”,“文化過年”又添“一把火”。故宮博物院首次開夜場迎“上元之夜”;浙江泰順“百家宴”迎八方遊客前來“赴約”;西子湖畔,奏響《樂和九州》2019元宵民族音樂會;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競猜燈謎,感受傳統年味兒……
  相較於追求闔家團聚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則屬於中國人的“狂歡節”。走出家門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才是打開元宵節的“正確方式”。
  “花市燈如晝”,賞花燈是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在中國古代,上元夜結伴賞燈的“儀式感”,醞釀出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詩情與浪漫。
  時代變遷,月與燈依舊。
  在浙江黃岩,再現鄰裡攜伴,提燈遊巷,重溫舊時元宵盛景;在浙江仙居,一盞盞做工精湛的針刺無骨花燈蘊含著美好寓意;在香港,璀璨奪目的彩燈會,融入了音樂舞蹈表演、馬戲表演、掌故及燈謎競猜等活動,為新春增添熱鬧氣氛。
  “上元之夜”成為刷屏的熱議話題,古老的故宮煥發生機“逆生長”。全民狂歡“鬧”元宵正成為一道“文化大餐”,折射出傳統節日與社會發展一同“日日新”。
  在西方,元宵節以“Lantern Festival(燈節)”的名稱為人所知。如今,許多歷史悠久的燈會延續至今,上海豫園燈會、南京夫子廟燈會等再次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中國,食物則是構成了傳統節日文化譜系的另一重要元素。
  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冬至餃子、夏至面……元宵節依然如此,湯圓就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食品”。
  “火方然,湯初滾、盡浮鍋面。”從南宋詞人史浩《粉蝶兒·咏圓子》中描繪的“浮圓子”(湯圓),到如今,湯圓已經從純粹的“節日食品”變成了“日常食品”,帶動著食品消費。據京東18日發佈的《元宵節前期消費大數據》顯示:元宵和湯圓的銷量在元宵節前期都得到了大幅增長,環比增幅分別超過520%和240%。
  “吃元宵和賞燈是元宵習俗中的兩件大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認為,鮮明的“節慶符號”是元宵節一直在傳統節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也讓元宵節在國際舞台上更容易被傳播、被識別。
  “西方的聖誕節代表符號就很清晰,聖誕樹、聖誕老人、聖誕禮物等很容易被識別。”田兆元指出,對外國人而言,春節包含的內涵十分多元,文化符號不易識別。“但元宵節的標誌很鮮明,主要是賞燈、吃湯圓。”
  他表示,通過社交網絡等新興的傳播方式,自帶“社會狂歡”屬性的元宵節,更容易鏈接起民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精彩紛呈的傳統民俗活動,讓喜慶有更廣泛的意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