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7年06月0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蘇潔明:半職琴緣 
    【香港中通社五月二十三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費魯稚)她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陳列在玩具店櫥窗裡的一隻口風琴,這由一張鍵盤和一條吹管組成的結構簡單的樂器,本是校園樂團中再普遍不過的配置,卻讓她央求了媽媽好幾次,得到的回覆,則直到那一刻,都斬釘截鐵,“考第一啦,考第一就買給你。”眼見熱望又將毫無懸念地萎頓為歎息,她突然聽到恰巧散步路過玩具店的小學班主任同媽媽寒暄,“她這學期是真有考到第一啦”,仿佛只是不經意地一提,又仿佛是窺破了她心中的糾結,前來充當“神助攻”。
    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團長蘇潔明的音樂生涯,即始於那隻被她從玩具店抱回家的口風琴。在那之前,指尖在黑白之間輕盈跳躍的美感,她只在學校合唱團鋼琴伴奏老師那里領略過,艷羨之餘深深記在心里;在那之後,電視裡光怪陸離的廣告歌曲,她對著吹管嘟嘟嘟嘟分毫不差地再現出來,自信對音符與韻律與生俱來的領悟力,將支持自己一路前行。
    然而,當大多數孩子關於音樂啟蒙的回憶不外乎在懵懵懂懂間被用心良苦的父母推到名師面前,蘇潔明與那隻口風琴的緣分,卻有執念,有不甘與爭取,甚至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性,一如她與她摯愛的音樂,在喧囂中經歷分分合合。因為家庭條件並不很好,公共屋邨的住房結構又十分侷促,中二開始學習鋼琴的蘇潔明長期處於“打游擊”的狀態,試過每天放學後搭半個鐘車去琴行,交7至10元港幣一次練習半小時;試過藉著“教學相長”的名義,在鄰居小朋友的鋼琴上試手;試過和同學們組樂團演出“尬琴”,即使最終獲得了自己專屬的鋼琴,媽媽和弟弟嘴上雖沒有半句怨言,也總要在她練琴的過程中找各種理由去樓下超市逛街,以逃避那些十幾個小時中循環不止的枯燥樂句。
    但輾轉反側中的五味雜陳,孤獨也好,歡欣也罷,都沒有爸爸的一句“我不會供你讀音樂”來得讓蘇潔明糾結。彼時,18歲的她站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上,手握理工大學放射診斷本科和浸會大學音樂文憑課程兩張錄取通知書。自言“都算是個乖女”的蘇潔明選擇了前者,可少年時代起從未燃盡的渴望與熱情,還是最終令她在中文大學的校園裡與音樂重逢。為了這遲到數年的兼讀制音樂本科文憑,她辭去了放射科醫生的工作,也放棄了每月2至3萬港元的收入,在20多年前的香港,這一決定足以令大多數人痛惜。
    蘇潔明說,之前已經放棄過一次音樂,好不容易翻轉頭,真的不想重蹈覆轍或者讀得不好,更不想讀完之後又不去從事相關職業,讓夢想無疾而終。她用“勇敢決絕”來形容自己的“出格之舉”,而獲得與失去,也自此在那段令她難忘的歲月中穿梭往復,相伴相生。
    一方面,由於在辭職的問題上同爸爸吵得不可開交,蘇潔明不得不從家中搬走,以教琴維持生計,最難的時候靠吃麵包捱一整週,偷偷回家拿走自己的個人用品時,捨不得坐3元3角的小巴,“自己拖著一隻箱,拎住全部東西,一走走半個小時”,即使後來街坊們看到她貼在超市門口的小廣告,紛紛循著“中文大學音樂系女學生”的名頭帶孩子登門求教,收入也遠不能和醫生時代相提並論。
    另一方面,鋼琴技藝日臻純熟的她在朋友的介紹下輔修大提琴,癡迷到“恨不得將琴擁入身體成為一部分”,而當爸爸最終出現在自己人生中第一場學生音樂會上時,蘇潔明哭了,按照她自己的描述,從那一刻至今,爸爸風雨無阻地出席了她的每一場音樂會,亦是從那一刻至今,若是沒有其他安排,她每天必然要回家吃飯。
    “我弟弟有了小朋友之後,每每看見爸爸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我都會想到自己小時候。沒有父母是希望他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我那時總是惦記著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卻無視了身為勞動階層、終日在辛苦攢錢的他們,理想可能只是好好供一對子女念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活得舒服。”蘇潔明提到爸爸的苦心,仍止不住哽咽。
    在蘇潔明的世界中,藉此實現和解的,除了父親與女兒,亦包括放射科與音樂,生活與夢想,“真正用音樂謀生時,你就會發現那些並不是對音樂有興趣的頑皮的小朋友,那些難搞的家長,那些形形色色的考試與比賽,所有這些令人心累的東西都是它的一部分。而同樣是求生存,為什麼不選擇效率更高的途徑呢?”
於是,一如當初棄醫從樂,蘇潔明重新成為自己曾經賭咒“永不再做”的放射科醫生,令人意外卻又來得合情合理,她的另一身份,則是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團長。在樂團官網上,她以“半職交響夢”為題推出自我介紹,像是同一個從未完整綻放過的夙願徹底揮別,卻自此無拘無束地與更為純粹澄澈的精神享受融為一體。
    相應地,從排練時允許街坊簇擁在文娛中心的落地玻璃窗外隨意圍觀,到將《天空之城》、《My Destiny》之類的“大俗曲”作為保留節目;從主動亮相商場、老人院,到為汶川大地震義演籌款、為攝製乳腺癌預防海報全體“赤裸出鏡”,成立十年以來,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在藝術水準上從未有過太過刻意的野心,卻總在潛移默化間模糊藝術與普羅大眾,與真實的社會生活間的藩籬。
    “其實以大家的實力,玩不來像馬勒那樣特別難的。但是不是真的要去較那個真呢?我覺得不是的,如果能讓普通人,尤其是小朋友通過我們的演出了解管弦樂,甚至想要去學習樂器,我們的定位就算是實現了。”蘇潔明坦言。
    不過迄今為止,蘇潔明似乎並不能找到某種與音樂相關的頭銜來準確描述自己的身份,也許是藝術家,也許是表演者,也許是音樂教育者,抑或就像她的自我描述那樣,
    是樂團的全職媬姆,“指揮也是我,組織者也是我,拼譜也是我”。但她確定的,是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可以藉由掌聲聽到觀眾的心聲,也正是由於爸爸當年看似“不近人情”的決定,令那一刻的她,更加輕鬆從容。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