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6月0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海峽兩岸文化名師
對話南音傳承發展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朱賀)以“漢唐遺韵舞華風”為主題的兩岸文化名師對話活動27日在北京老舍劇場舉行。與會的海峽兩岸專家從中國古典音樂舞蹈的角度切入,通過對話交流和樂舞展示,共研南音古樂與梨園舞蹈的當代重建。
    活動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台辦主辦。致辭環節,北京市文聯常務副主席陳寧指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心靈根脈和歸屬。北京市台辦主任霍光峰亦表示,兩岸同受中華文化哺育滋養,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理念,盼兩岸藝術界人士共同努力,讓中華文化綻放更多華彩。
    對話環節,兩岸專家圍繞南音的傳承與弘揚展開探討。南音是閩南地區傳統音樂,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于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音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大地上可以找得到的最古老的音樂。”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田青說。回憶二三十年前赴台交流,他感受到當地保留著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文化,如今的文化氛圍卻難比往日。田青認為,“像南音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兩岸共同的祖先留下的共同遺產,需要兩岸共同繼承。”
   “兩岸文化界人士要更親近地站在一起,加大力度弘揚中華文化,把民族文化的氣度與氣魄傳至下一代。”台灣南音名家、“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在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說。
    陳美娥于1983年在台灣創辦“漢唐樂府”樂舞團,以南音古樂和梨園舞蹈為基礎,在既有傳統框架中注入現代劇場元素,以中華文化為題材推出《艶歌行》《洛神賦》《韓熙載夜宴圖》等樂舞,演出足跡遍佈全球。
    觀察到台灣當局近年不斷操縱“去中國化”,陳美娥感到憂心,但並不悲觀。
   她認為,“祗要是人為的,就有挽回餘地”,在此過程中,兩岸間的文化交流大有可為。
   她期待兩岸創作者堅守創作初衷,把握好創新與傳承尺度,吸引更多人主動親近傳統文化,繼而成為傳承者、發揚者。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