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3月0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傳承人
楊俊說要讓老戲常演常新

    【中新社武漢3月2日電】(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傳承人楊俊最近格外忙碌。她耗時4年打造的新創黃梅戲《舞衣裳》,正在進行最後排練、修改,預計4月搬上舞台。
    《舞衣裳》主要講述唐朝貪官元載與妻子的故事。楊俊近日受訪時介紹,《舞衣裳》聚焦反貪,雖是古裝戲,但表達的卻是時代主題;其文辭更為典雅,與傳統黃梅戲通俗易懂風格有所區別。
    “老戲常演常新,這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從藝40多年,楊俊致力于創作“好聽好看”的黃梅戲。
    楊俊祖籍安徽,12歲考入安徽藝術學校(現為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學習黃梅戲,曾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等獎項。如今,她是湖北省演藝集團藝術總監、湖北省戲劇家協會主席。
    “黃梅戲由民間採茶調發展而來,唱腔像人說話一樣自然,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隨口哼上兩句。”楊俊說,唱腔是黃梅戲區別于其他劇種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成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重要原因。因此,求新求變過程中,她堅守純正唱腔,在劇本思想性、藝術性及舞台樣式上下功夫。
    她曾以湖北利川民歌《龍船調》為創作靈感,配以土家族服裝、吊腳樓、擺手舞、“毛古斯”舞蹈及哭嫁等民俗風情,創作了黃梅戲《妹娃要過河》。該劇被業內人士譽為“鄂派黃梅戲的里程碑”,獲文華獎“優秀劇目獎”等獎項。
    “時代在進步,戲曲要走深走遠,離不開當代表達。”在楊俊看來,當代表達既包括現代創意技術、表現手法等外在形式,也包括當代價值觀的注入。
    黃梅戲三大經典之一的《羅帕記》是在傳統忠孝節義、“三從四德”道德體系基礎上構建起來的。改編過程中,楊俊和主創們在保留故事內核及戲劇衝突基礎上,重新梳理調整結構、唱詞,並將大團圓結局改為開放式結局,彰顯女性自省、自立、自強的現代意識。該劇首演後,同樣收穫好評。
    “黃梅戲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楊俊多次從人才、資金保障等方面,為推動包括黃梅戲在內的地方戲曲發展鼓與呼。而隨著戲曲進校園的深入推進、媒體報道力度的增加,喜愛戲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楊俊表示,近年來,藉助現代創意和科技,《唐宮夜宴》《祗此青綠》等一批優秀傳統文化節目頻頻出圈,吸粉無數。這讓她看到了傳統文化當代演繹的更多可能,也堅定了繼續求新求變的信心。
    早在2016年時,她曾帶領劇院同事跑遍湖北各地,挑選了158名“戲苗子”。如今,經過5年中專、2年大專的培養,這群孩子已在今年年初進入院團實習,成為湖北戲曲發展“後備軍”。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戲曲的熱愛、敬仰,感受到了戲曲的春天。”楊俊期待,年輕力量能帶給黃梅戲更多創新、更多關注。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