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2月1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林語堂為東西文化交使者
    【中新社福建漳州12月7日電】(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是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林語堂的最好概括。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阪仔鎮,早年留學美國、德國,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著有《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老子的智慧》等。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成為東西文化交流使者。
    林語堂如何“兩腳踏東西文化”?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錢鎖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什麼說林語堂是近現代向西方介紹中華文化最成功的中國學人之一?他怎樣做到的?
    錢鎖橋:中西方文化交匯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主導交流的都是西方人,主要是傳教士,像利瑪竇、理雅各等。
   他們不祗把基督教傳到中國,還引介西方世俗文化即所謂“新知識”,同時把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歐洲啟蒙運動興起就和耶穌會士大量報道中國文化有關。
    1840年後,中國學人也開始加入中西文化交流,但是絕大部分做的都是“進口生意”——把西方文化(其實是比較狹隘的、以嚴復所譯為主的“進步文化”)引介至中國,而做“出口生意”的中國學人寥寥無幾。林語堂是近現代向西方介紹中華文化最成功的中國學人,還沒有誰能超越。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然是看作品影響力。在1949年前的中國,英文媒體和中文媒體可以說是旗鼓相當,而且是先有前者後有後者。如果在中國英文媒體上做人物搜索,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為界限,之前出鏡率最高的中國學人是辜鴻銘,而之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鏡率最高的便是林語堂。
    林語堂的出鏡率不祗在中國英文媒體高,如果在英美報刊做人物搜索,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林語堂仍是出鏡率最高的中國學人,可見林氏曾經達到的高度。儘管林語堂的名字在當今西方已處於邊緣。
    林語堂是個文人,傳播中華文化主要是寫作出版作品如自著、譯著、編著等,以及親身參與社交活動、做演講。他的著述能受到廣大讀者喜愛,有內外兩重因素:外因是當時中美文化交流氛圍很好。文化交流如果沒有積極向善、互通有無的政治大環境,是無法做好的。內因,就是林語堂的語言藝術。
    林語堂講中華文化,不是說教,而是聊天;不著重邏輯一致,前後論述有不一致也沒關係;講的內容也不是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等大話題,而是讓大家圍著火爐,把西裝領帶卸了,上壺茶,開聊,就聊這個品茗,或養花、讀書、女人、如何買牙刷、洋涇浜英語、美國獨立宣言、政治病等等。總之,都是從具體生活出發,講中國人怎樣生活。這和西人很相通,因為華人西人都是人,都要吃喝拉撒,都有喜怒哀樂;又有很多不同,不同沒關係,或許正是互相吸引點。
    林語堂論述最看重的是“要你上鈎”,即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中西文化交流,如果你沒有興趣,一切免談。
    中新社記者:林語堂被稱為“幽默大師”,對中國幽默文學的異軍突起起了作用。他的散文創作是如何融匯東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的?
    錢鎖橋:林語堂既做“出口生意”,把中華文化介紹給西方,也做“進口生意”,把“幽默”引進中國,使幽默文學在現代中國文壇獨樹一幟。
    現代中文(白話文)的興起過程中大量吸收外來詞,主要通過日文轉接。絕大部分外來詞已沒法鎖定具體的發明者或翻譯者,而“幽默”一詞,林語堂卻享有發明專利。早期中國留學生,祗要在西方生活一段時間,便會發現西方普遍的幽默文化在中華文化裡很缺乏,英文的《中國留學生月刊》上有專門文章討論過。林語堂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時閱覽大量英文書籍,留學經歷則加強了切身體驗。後留學回國就提倡推廣幽默,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論語》雜誌上討論幽默文學,把“幽默”一詞永久注入了現代漢語。(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